張藝謀(資料圖)
晨報訊 昨天,記者從時代華文書局獲悉,知名學者、作家、《梁啟超傳》作者解璽璋的新書《說影》將于本月上市。據出版方介紹,該書是解璽璋對上世紀80年代以來中國多位重量級電影導演及其代表作的評論和訪談錄的集結,同時也是對中國20年電影發展歷程的一次回顧。著名導演張藝謀為該書作序,出版方公布的序言中,張藝謀表示,當下“缺少獨立而有質量的評論”。
出版方表示,該書收錄的文章中,可令讀者再一次回望,跟30年來中國的電影之路交錯、重逢,跟20位最具代表性的導演的生命相遇、疊加。如作者與陳凱歌的對話,作者寫作的關于李少紅的相關文章等。在出版方公布的張藝謀為該書所作序言中,張藝謀稱:“從1986年的《老井》到2011年的《金陵十三釵》,至今二十七年的漫長跨度,璽璋的評論始終審視著我的電影,犀利的目光貫穿我從影以來的整個歷史。從這個角度講,解璽璋真可以算作是老朋友了。他說真話、說實話,始終堅持獨立的價值判斷,執著不懈,擲地有聲,保護著評論的高質量。”
此外,序言中張藝謀對當下的電影評論表示:“今天的中國,即將成為世界上的最大消費市場。中國的電影產業也在飛速發展,但究其創作水準,還有漫長的道路要走。我們不僅缺好作品,也缺少獨立而有質量的評論。許多有水平的評論者不屑于把時間浪費在影評上,認為那是娛樂圈的是是非非;還有些所謂的影評人被制片公司或集團拉攏,成為收買下的宣傳工具。因利益而搖旗吶喊,這本身就是學術和評論上的腐敗。社會焦點經常在聲討禍國殃民的貪官,其實文化觀念上的清潔同樣重要,甚至是更為重要。它涉及價值觀的維護和文化的未來。水軍或者網絡暴力,使電影圈具有表面的熱鬧,但加劇了標準的混亂,到最后變得成王敗寇,只以票房論英雄。中國電影迫切需要建立良好的評論體系,否則,價值觀的缺損會進入惡性循環。話說起來容易,做起來困難重重,‘良好的評論體系’需要漫長的時間去一步步建立,還不知道結果如何,所以許多事情只能先從個人做起——這就是璽璋體現出來的價值。我們的社會需要獨立和犀利的影評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