據國際權威機構統計,未來10年,亞太地區將至少有9個國家和地區實施18個潛艇建造項目,涉及83艘潛艇,其中至少有一半是AIP潛艇。
隨著海洋權益爭奪的日益激烈,近年來中國周邊國家紛紛設法提升自己的軍事實力,尤其是海軍實力。此間不少國家都十分注重潛艇力量的建設,并大有你追我趕之勢。
日本:潛艇服役年限短、型號新
二戰戰敗投降后,日本的軍工能力幾乎被全部摧毀,由于受到《和平憲法》和國際條約的限制,它只能發展常規動力潛艇。幾十年來,日本在這方面可謂下足了功夫,如今,該國已成為世界上常規潛艇技術最先進的國家之一。
自上世紀60年代開始,日本先后制造了“早潮”“夏潮”“大潮”“朝潮”“渦潮”“夕潮”“親潮”以及最新的AIP(不依賴空氣動力裝置)“蒼龍”級等共八種型號的潛艇。目前,日本海軍共有3級18艘潛艇,包括5艘“蒼龍”級,11艘“親潮”級和2艘“春潮”級。
作為日本潛艇的主力,“親潮”級是當今世界排水量最大的常規潛艇之一,水下排水量達3000噸。該級艇具備同時導引6枚線導魚雷攻擊水面及水下目標的能力,同時裝有“魚叉”潛射反艦導彈和89式線導魚雷,這使其能遂行水下偵察、反艦、反潛和布雷等多項任務。
而2009年開始服役的“蒼龍”級潛艇水下排水量則達到了4100噸,可能是當今世界最大的常規潛艇。這型艇加裝了AIP系統,使其水下持續潛航時間可延長至3周左右。
近年來,日本海軍基本上按照每年退役一艘、服役一艘的方式進行新舊潛艇的換代工作,因此,其潛艇服役年限短、型號新。不過,現在日本海軍已準備將現役潛艇的數量增加到22艘,加上2艘訓練用艇,其保有的潛艇數量將達到24艘。日本此次擴充潛艇部隊的規模,就是要強化在常規潛艇領域的優勢,以“數量和質量相結合”的模式,提升其對亞太的水下控制能力。
韓國:靠德系潛艇起家
韓國海軍在上世紀80年代末才開始組建具備實戰意義的潛艇部隊,但其發展速度令人矚目,大有后來居上之勢。
最初,韓國從德國訂購了9艘209級1200型潛艇,在韓國國內被命名為“張保皋”級KSS-Ⅰ型潛艇。該級潛艇的水下排水量為1200噸,可攜帶14枚魚雷或28枚水雷,其中3艘還裝備了“魚叉”反艦導彈。
為進一步增強水下作戰力量,上世紀末,韓國提出了“遠洋海軍”發展戰略,并于2000年11月從德國購買了3艘AIP型214級潛艇,后自行建造了6艘,這就是被命名為“孫元一”級的KSS-Ⅱ型潛艇。該級潛艇采用燃料電池技術,可連續潛航15~21天,可同時跟蹤25個目標,并能同時攻擊其中8個目標。該艇裝有8具533毫米魚雷發射管,可發射各型魚雷和“魚叉”潛射反艦導彈,最多一次可攜帶16枚重型魚雷或25枚水雷。
韓國海軍還準備自行研制3艘排水量3500噸的KSS-Ⅲ新型潛艇,并開發能與朝鮮微型潛艇抗衡的新型迷你潛艇KSS-500A。KSS-Ⅲ型潛水艇是韓國海軍現代化建設的關鍵,該艇將裝備潛射對陸攻擊型巡航導彈,以增強對朝鮮的威懾能力。
朝鮮:數量可觀,擁特殊地理條件之便
從數量來看,朝鮮海軍的潛艇不僅可以在亞洲位居第二,在世界上也排名靠前。據西方情報機構估計,朝鮮海軍擁有4艘W級和22艘R級常規動力潛艇,還有29艘“山高”級小型攻擊潛艇和數量可觀的“玉高”級微型潛艇。
但從質量來看,景象并不那么壯觀。W級已經很老舊,基本不具備戰斗能力。R級作為目前朝鮮潛艇部隊的主力,雖然不算新,但經過朝鮮的多次改進,應當說具備一定的作戰能力。該艇前部有6具533毫米魚雷發射管,備雷12枚;尾部依舊保留2具魚雷發射管,管內填裝2枚魚雷,一次出航最多攜帶14枚533毫米魚雷或28枚水雷。
外界認為,朝鮮可能缺乏為這些潛艇配備線導或尾流自導魚雷的能力,因而其反潛反艦能力可能不很理想。不過也有專家認為,盡管這些潛艇大多是上世紀70年代的產品,但朝鮮海軍依托朝鮮海域特殊的地理條件,還是會給韓美海軍帶來諸多麻煩的。
越南:“大洋黑洞”不可小覷
長久以來,越南并不重視潛艇部隊,也沒有考慮采購潛艇,但近年來的南海訴求令其改變了思路。
2009年年底,越南與俄羅斯簽署了采購6艘“基洛”級636M型潛艇的合同,第一艘預計將于2013年年底交付給越南海軍。該級潛艇排水量為3100噸,裝備有6具533毫米魚雷發射管,可發射魚雷、水雷及3M-54“俱樂部”巡航導彈,很適合在南海海域執行反艦、反潛任務。
這型潛艇因其優異的靜音性能被北約譽為“大洋黑洞”,專家認為,6艘安靜型潛艇的能力不可小覷,越南海軍全部得到這些潛艇之后,在俄羅斯、日本、印度甚至美國的幫助下,也許在5~6年內就能給其他國家帶來巨大威脅。
印度:租建結合的核潛艇計劃
印度海軍現已成為南亞地區實力最強的海軍,并且正在積極地將戰略力量擴展到東南亞和波斯灣地區。
目前,印度海軍擁有14艘柴電潛艇,包括10艘俄制“基洛”級潛艇和4艘德制209級潛艇,不過這些潛艇均已老化且面臨退役。
2012年4月,印度向俄羅斯租借的“阿庫拉-Ⅱ”級“海豹”號攻擊核潛艇開始服役。該艇排水量1.2萬多噸,裝備有4具533毫米魚雷發射管和4具650毫米魚雷發射管,可水下發射巡航導彈等武器,作戰能力強大。“阿庫拉-Ⅱ”級租借期為10年,它的加盟,使印度成為繼美國、英國、俄羅斯、法國和中國之后第六個擁有核潛艇的國家。
為了替代老舊的“基洛”級和209級,目前,印度正在法國的協助下建造6艘“鲉魚”級潛艇,2015年時將交付第一艘。“鲉魚”級雖然噸位不大,卻可以使印度海軍的水下作戰能力提升不少。該艇上裝有6具533毫米魚雷發射管,可攜帶和發射“黑鯊”線導重型魚雷、SM-39“飛魚”潛射反艦導彈等武器,攜帶總數可達18枚。
印度還有雄心勃勃的核潛艇計劃,要在2020年前擁有五艘核潛艇,其中兩艘將從俄羅斯租借而來,另外三艘自建。由于其國產的“殲敵者”號核潛艇裝備的潛射導彈射程僅為700公里,雖有一定的戰略核威懾能力,但只有抵近他國近海時才能發揮作用,所以很難與其他大國裝備的核潛艇相提并論。
“潛艇軍備競賽”?
在東南亞國家中,印度尼西亞有“卡克賴”級(209型)潛艇2艘,是東盟地區第一個擁有潛艇的國家,最近該國還與韓國簽訂了采購3艘新的209型潛艇的合同。而新加坡早就從瑞典購買了4艘“挑戰者”級潛艇,之后又購買了2艘更加先進的“射手”級AIP潛艇,從而建成了東南亞最大的潛艇艦隊。馬來西亞從法國訂購的2艘“鲉魚”級潛艇已全部到貨,還在南海海域高調試射了潛射型“飛魚”反艦導彈,將“區域潛艇競賽”推向了高潮。據悉,泰國也準備購買至少4艘潛艇,但目前還沒有最終選定從哪個國家采購。
就目前的發展趨勢來看,亞太各國之間的“潛艇軍備競賽”已有愈演愈烈之勢。據國際權威機構統計,未來10年,亞太地區將至少有9個國家和地區實施18個潛艇建造項目,涉及83艘潛艇,其中至少有一半都是AIP潛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