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說《追捕渣滓洞劊子手》日前出版,同名電視連續劇已在多家電視臺播出。小說背后真實的數據是:1950年代渣滓洞白公館潛逃的劊子手和潛伏的特務全部被抓獲歸案:其中軍統局5909名、中統局3207名等共計13491名。
小說《紅巖》中革命烈士們堅貞不屈的故事廣為流傳,但制造了“11.27慘案”的劊子手們如何被一一緝拿歸案的故事卻鮮為人知———日前,專門再現當年公安干警歷盡艱辛把渣滓洞白公館劊子手抓捕歸案的長篇小說《追捕渣滓洞劊子手》由重慶出版社推出。昨天,重慶晨報記者專訪了小說的作者李久強,他揭秘了不少抓捕特務的精彩故事。
這個特務記憶好
李久強曾任重慶市公安局宣傳處影視科科長,現為正處級偵查員,三級警監。“1990年代中期,我無意中接觸到了解放初期重慶公安民警如何挖潛追逃的史志資料。”據李久強介紹,2006年,公安部選定了包括重慶在內的一批省、直轄市公安廳,搜集創作反映建國初的反特故事。“我這才開始了系統的采訪創作。直到去年1月才開始動筆,并前后改了3次,才形成了最終45萬字的作品。”
《追捕渣滓洞劊子手》講述了1949年“11.27慘案”發生后,公安機關如何追捕制造慘案的劊子手的故事。“追捕過程中,其實當年的劊子手們大多已經改頭換面,徹徹底底地潛伏到了普通百姓中。”李久強舉例說,比如當時殺害江姐等多名共產黨員、又參加了渣滓洞大屠殺的白公館看守長楊進興(書中名叫楊長生),便化名楊天貴攜相好妓女蘭敏逃到了四川南充的偏遠農村隱藏。
“2006年,我去南充當地采訪時才聽說他改名楊大發,整整潛伏了7年才被發現。”李久強稱,當時的鄰居、也是楊夜校校長的老師許權說,改頭換面的楊進興不僅穿著打扮和普通村民一樣,還經常偽裝成樂于助人的樣子,有過“奮不顧身”跳進堰塘救起落水小孩的事跡。“而他上夜校時記憶力也超出同班的其他人。”
抓捕之前精心設計
李久強說,在采訪中還了解到一個有趣的細節。當年參與抓捕的南充縣公安局負責政保的副股長吳英昌還回憶說:“抓他時還專門進行了設計。為了防止身高1.8米,并接受過專門訓練的楊進興反抗,除了把他引到一間只有一條很重長凳的空屋內外,還謊稱要開勞模大會,讓他挑著15個凳子走了15里地,消耗他的體力。”而抓捕時還一度受到不理解百姓的阻撓,“他們都說他在村里一貫樂于助人,又是勞模,怎么看都不像是劊子手。”
據了解,李久強這本小說背后真實的數據是,經過公安機關的努力,1950年代渣滓洞白公館潛逃的劊子手和潛伏的特務全部被抓獲歸案:其中軍統局5909名、中統局3207名、國防二廳122名、憲兵特務491名、政工系統特務324名、蔣經國系統特務175名、其他雜牌特務3263名。共計13491名。小說主角朱山的原型是當時執行抓捕的重慶市公安局政保處干警王一。
同時,由李久強擔任第一編劇的34集同名電視連續劇已在全國多家電視臺地面頻道播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