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24日,在澳門威尼斯人酒店的地下拳擊訓練館里,鄒市明當著全國趕來的30多家媒體的面,進行了自己職業生涯第二戰戰前的最后一練。
比起3個月前剛剛踏入職業賽場的菜鳥來,鄒市明顯然思考了很多,在面對職業拳擊的理解上也沉穩了很多。他不再像上一次那樣如得到渴望糖果的孩子般有著抑制不住的興奮,也沒有帶自己的妻子和孩子前來出征。而是心無旁騖地面對四方拳臺和一個對手。
3天后,你會KO對手么?大多數記者都關注KO的問題,似乎KO能夠成為恒量鄒市明更為接近職業拳手的標準。當然,杰西-奧爾特加,另一個19歲的少年拳手,阿羅姆為鄒市明這樣一位有價值的明星而奉獻上的祭品。喂到老虎嘴里的小兔子如果不能吃下去的話,確實難稱百獸王。
“我已經無數次回答過這樣的問題了,KO只是拳擊的一部分,要有時機,也要去盡力把握,如果出現機會的話,我會努力一試的。”鄒市明很得體地回答著。KO并非職業拳擊的一切,但是卻是很重要的量化標準,特別是一名拳手的初始階段,杰西-奧爾特加這位只打過4場4回合拳的菜鳥也有過2次KO紀錄,人們渴望看到鄒市明出拳的力量大起來的愿望顯而易見。
鄒市明說:“其實越想KO往往越難KO對手,奧運會拳擊拳套大了很多,所以前KO不是很關鍵,也忘記了可以KO,這次羅奇教給了我很多打重拳的方法,我會努力去抓機會實踐這些戰術去抓機會的。”
第二次備戰,和第一次相比有什么不同么?
鄒市明皺起來哭臉,似乎這一瞬間過去2個月的苦都從嗓子眼里翻涌了上來,“比第一階段苦,因為我深刻地感受到了,體能是基礎,說實話我每次去練體能的時候都心情沉重,但是你要打10回合12回合就必須有這樣的過程。沒有體能去打12回合最后只能挨打。”
據鄒市明的經紀公司盛力世家老總李勝介紹說,鄒市明這次的體能訓練尤其苦,為了增加到6個回合的比賽,他在訓練師凱文的帶領下甚至背筋的肌肉群都產生了變化,訓練的量堪比奧運會賽前備戰,不過在專項,特別是腿和腰的鍛煉上有很多的不同。
鄒市明解釋說:“這次試用了很多的訓練手段,比如4磅的跳繩等等,訓練腿、臀和腰的力量。第一場比賽我回去看了后發現,我有太多的奧運拳擊影子在里面了,羅奇教練后來告訴我要我和過去的一些技術說拜拜,要重心降低,去適應職業拳手的打法,我希望在27日的比賽中也會打出帕奎奧那種驅逐艦的霸氣來。”
為了讓鄒市明適應各種類型的拳手,羅奇也為鄒市明找了不同的陪練,比如力量型的或者靈巧型的,鄒市明認為這2個月的特訓是從明白自己的問題開始著手改變的,他說:“我改變最深的我覺得是技術,以前因為打奧運規則要贏點保點,3回合你點數領先后為了進入下一場就要打了退打了退去保護自己。而現在打職業,就要和對手有更多近距離的努力接觸,我必須逼著自己這樣做,不能打完就跑,這個觀念我必須逼著自己深刻地記憶下去。”
不過鄒市明也承認,這種改變對于自己來說是困難的,“我過去打這種戰術打了12年了,習慣性的動作很難改變,這就像過去12年一直在用左手吃飯,突然讓我用右手,肯定轉不過來。我必須從腦子最深層進行改變,大家需要給我時間。”
聽了以上的話,可以欣慰地松一口氣,鄒市明在首場比賽后也在思考,他明白了自己的弱點,并非頑固不化地堅持舊有的東西。
人輸了,思考改變很容易,而一個人一直在贏,也要改變原來幫助自己贏的方法去贏,這種彎兒不是誰都轉的過來的。
在從業余轉職業的道路上,否定過去落后的東西,才能找到未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