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琎正為一個項目在陜西考察當地環境。談到現在擁有的企業法人身份,他興奮不已。“創業真的可以從零開始!”
王琎是深圳商事登記制度改革的受益者之一。 3月1日,深圳商事登記制度改革正式實施,商事主體資格與經營資格分離,取消了經營場所審查、注冊資本至少3萬元等限定, 最低一元便可注冊公司,企業無需為場地發愁,也無需再提交驗資證明。
實施4個多月以來,新增加的商事主體數量井噴。3~6月份,深圳市新登記商事主體達13.8萬多戶,是去年同期登記數量的2.3倍。
10分鐘拿到營業執照
除了經營場所不再審查之外,“經營范圍”在新版營業執照上也不再記載,經營者取得營業執照即可從事一般經營項目。
但對王琎而言,影響最大的是注冊資本要求的取消,及注冊資本未在營業執照上體現。“以前注冊資本要求3萬元時,也想過注冊一家公司,但注冊資本太少,客戶一看到營業執照就知道公司實力,面子上不好看。”
3月初,王琎在深圳市市場監督管理局(下稱“深圳市場監管局”)網站上申請預約。在選擇經營范圍時,他點擊了“電子商務”和“企業咨詢管理服務”等經營項目,注冊資本選擇了100元。
因為個人事情,王琎直到3月25日才去現場辦理,但是營業執照2個小時后就拿到了。
“正常情況下,今天預約,明天就可以去現場辦理。在現場排隊拿執照會等得長一些;不排隊10分鐘就辦完了。”王琎對《第一財經日報》說。
他補充道,資料只需要遞交身份證和物業管理處出具的經營性場地租賃合同。“之前需要房屋租賃管理所開租賃合同,非常麻煩,差不多要一周時間,現在至多一天時間就搞定。”
100元并不是注冊資本最低的,也有人選擇1元注冊資本。商事登記制度改革后,注冊資本實行認繳制。王琎告訴本報記者,他在注冊登記時,未交一分錢,一年以后驗資,如果公司賬戶上有100元,就算通過。
稅務登記證、組織機構代碼等不能和營業執照一起辦理,要去稅務局和工商局辦理,辦完整個流程需要7~15天。如果找中介公司代辦,收費一兩千元。
為節省資金,王琎自己跑了整個流程,雖然費事了些,但是沒有交一分錢,甚至沒有工本費。
深圳一家提供公司注冊等服務的中介公司業務人員表示,該改革增加了公司的業務量,很多年輕人都來委托代辦稅務登記證等業務,過去4個月的客戶量是去年同期的3~4倍。
加大對企業誠信監管
商事登記制度改革是深圳深化行政審批改革的切入點和突破口,大大激發了民間投資創業的熱情。
根據深圳市場監管局提供的資料, 截至6月底,全市累計實有商事主體突破112萬戶。
深圳綜合開發研究院研究員宋丁告訴本報記者,商事登記制度改革降低了老百姓創業投資的門檻,在深圳這個創業型城市,對激活整個產業鏈條,意義重大。
3~6月間,新登記商事主體中私營企業占98%,中小企業占99%,第三產業占92%。
宋丁說,經濟增長的真正活力還是中小企業,國家正在引導和鼓勵中小企業發展,更多的企業冒出來的話,無形中對接了政策。
他認為,中小企業在新興技術和服務業有很大潛力,如果銀行信貸等機構能夠呼應起來,會促進結構調整。
深圳市場監管局局長徐友軍之前對媒體表示,深圳市商事主體的總量在全國各大中型城市中排行第五,僅次于北京、上海、成都和廣州;但自商事登記制度實施之后,預計到今年底,深圳商事主體總量極有可能突破120萬戶大關,超過廣州和成都,在全國大中城市中排第三。
宋丁稱,更多的普通老百姓參與創業,會增加整個城市的競爭力和活力,創造更好的營商環境,從而會吸引更多的企業和資金到深圳。
宋丁認為,企業注冊只是第一步,如何才能留下來并發展壯大對深圳市政府在金融服務方面的改革提出了要求。
顯然,政府要接受的考驗不止于此。
深圳綜合開發研究院副院長郭萬達告訴本報記者,注冊流程簡化后,會帶來一些問題,包括風險的加大和誠信的降低。政府需要采用新的方法監管這些企業。
他說,在香港注冊企業很簡單,但是相比之下,企業誠信問題和債務鏈問題并不那么嚴重,這有賴于政府的依法監管。
在內地,注冊手續繁瑣,需要通過工商和稅務等審批,而在香港,注冊極其便利,這吸引了眾多內地企業去港注冊。
本報日前報道,香港自2004年起允許成立一人公司,且對最低注冊資本沒有要求,1港元便可成立公司。
郭萬達認為,深圳公司注冊過程的簡化不會減少去香港注冊公司的人數,因為去香港注冊公司更多是為了避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