住宿也讓吳桂賢感到不習慣。到中央后不久,她搬進了釣魚臺國賓館11號樓。住進來的第一個晚上,她看到上下兩層樓里有很多房間都空著,心里很不是滋味,一晚上沒睡好覺。她想,這要在工廠,能住下上百名工人姐妹吶。
當時住在釣魚臺國賓館10號樓的是江青。1975年春節過后,王振濤帶著4歲的兒子來北京看望吳桂賢。吳桂賢當時與丈夫“約法四章”:不讓孩子往外跑、室內保持安靜、丈夫不要隨意出門、在院里不隨便與首長講話。但一天晚上,王振濤和兒子還是撞見了出來散步的江青。江青一看見他們,就徑直進了吳桂賢住的樓質問:“這里只能住領導干部,你是政治局候補委員才能住進來,家屬怎么能進來呢?”吳桂賢只能帶笑說:“馬上讓他們出去。”之后,吳桂賢要求搬出釣魚臺,說是怕孩子影響領導同志休息。后來,她搬到了花園村,又搬到了交道口,才算安定下來。
1974年底的一天,周恩來因病未能出席政治局擴大會議。當天晚上,吳桂賢來到醫院看望周總理,在病床前,她第一次向總理表達了想回西北國棉一廠的想法。
吳桂賢說:“總理,今天一是想您,來看看您。第二呢,就匯報一下我來了這幾個月的思想和你叫我分管的工青婦籌備工作。”當時在場的鄧穎超馬上表示:“桂賢同志,你跟總理匯報工作,那我就走了。”吳桂賢忙說:“大姐你別走啊,我匯報工作,您還是我們工青婦的老領導啊,是我們婦聯的老大姐,你不能走。”鄧穎超說:“桂賢同志,給總理匯報工作,我從來不參與的。”
吳桂賢簡單匯報了負責的工作,然后說:“總理啊,我來中央工作幾個月了,我覺得我年輕,知識面也不廣,經驗也不足,想回基層鍛煉鍛煉。”但周恩來沒有同意她回基層的要求,只是笑著表示,希望她“留下來繼續學習”。
1975年1月,四屆全國人大第一次會議召開。吳桂賢在國務院副總理的候選人名單上看到了自己的名字。她還是覺得自己一來年輕,二來沒有經驗,不適合做副總理,又一次找到周恩來,希望換一位有經驗的老同志。周恩來回答說:“桂賢同志,這只是個候選名單,你能不能選上還不知道呢!馬上就要開會了,看大家選舉吧!”結果,吳桂賢順利通過選舉。這次大會任命周恩來繼續擔任國務院總理,同時任命了12位副總理,其中有3個人格外引人矚目,分別是:山西大寨黨支部書記陳永貴,排名第七;西北國棉一廠紡織女工吳桂賢,排名第八;天津內燃機廠工人孫健,排第十二。
作為副總理,吳桂賢分管紡織部和衛生部。吳桂賢表示自己對紡織業比較熟悉,但要她管都是知識分子的衛生部,恐怕不行。周恩來再次鼓勵她:“讓你們3個年輕人(陳永貴、吳桂賢、倪志福)上來,就是要培養你們。”然后他又問:“桂賢同志,你參加九大,毛主席講的話你還記得嗎?”吳桂賢說記得,毛主席對工農委員講“三三制”,三分之一勞動,三分之一學習,三分之一下去考察。“對,你就按照毛主席的‘三三制’去做。”周恩來說。因此,此后3年多里,吳桂賢每年都打報告回到陜西3個月。先到西北國棉一廠,然后參加省委常委會,跟省委書記一塊下鄉,到渭南、漢中等地區,深入基層解決問題。
會議室里少了四個沙發
吳桂賢第一次聽到“四人幫”的提法,是1975年5月3日。當天,在一次中央政治局會議上,毛澤東批評了“四人幫”:“要搞馬列主義,不要搞修正主義;要團結,不要分裂;要光明正大,不要搞陰謀詭計。”這讓吳桂賢很吃驚:“居然還有人要架空毛主席呢。”
更讓吳桂賢沒想到的是,1976年10月6日晚,她親身經歷了粉碎“四人幫”的過程。她回憶道,當天晚上,時任中共中央辦公廳主任汪東興打電話通知在京的政治局委員、候補委員開緊急會議。平時政治局開會,都要提前告知,但那天開什么會、會議什么內容都沒說,大家都不知道。
吳桂賢趕到玉泉山9號樓時,會議室里已經坐了很多人。一進會議室,吳桂賢就發現少了4張沙發。其他人都沒有說話,只有她說:“少了4個沙發。”就在這時,工作人員向汪東興報告,應該到會的人全部到齊了。這讓吳桂賢更加奇怪了。大約22點,華國鋒和葉劍英從里間走進會議室來。華國鋒說:“剛才,桂賢說少了4個沙發。是的,今天少了4個沙發,那4個人永遠都不會來了。”
會議由華國鋒主持。他首先向中央政治局委員和候補委員通報中共中央已對“四人幫”采取了行動。接著由葉劍英報告對王洪文、張春橋、江青、姚文元實施了隔離審查。這次會議從10月6日22點,一直開到第二天早上4點多,整整一個通宵。
“文革”結束后,中央解放了一大批老干部,吳桂賢再次產生了回陜西的想法。1977年9月,黨的十一大之后,吳桂賢給華國鋒主席、黨中央打報告,請求回陜西。“我親自寫了報告,沒叫秘書代筆。”吳桂賢說,報告交上去之后,華國鋒給她打電話:“你也知道接待元首我是第一次,我要做準備,所以你等等,我接待完鐵托后抽時間再見你。”
后來,華國鋒與汪東興一起接見了吳桂賢。吳桂賢跟華國鋒說:“把我的副總理免了吧,我在報告上寫了要回西北國棉一廠工作。”華國鋒說:“副總理就不免了,等開五屆人大再說吧。不要回西北國棉一廠了,你還是陜西省委副書記之一,回陜西省委工作吧。”吳桂賢沒有再堅持,只想快點離開北京。“當時心里想,只要放我離開北京就好,那感覺就像鳥從籠子里飛出來了。”
回到陜西的當天夜里,吳桂賢顧不上休息就直奔西北國棉一廠。得知“趙夢桃小組”在上夜班,吳桂賢穿上工作服就往車間走:“我是個工人,我的姐妹在上班,我也要上班!”因為坐了20多個小時車,又沒好好休息,吳桂賢在車間里一直吐。姐妹們讓她在一邊休息,她不肯。“不行,把我的4臺車給我!”那一夜,她工作到了天亮。
但讓吳桂賢沒想到的是,回到陜西后,關于她的謠言和大字報開始四處蔓延。有人說她是在中央犯了錯誤被趕回來的;還有人說她的子女生病時,曾動用專列到北京看病;甚至說吳桂賢當副總理時回答外賓問題,居然點了李時珍的名字,讓外賓認識一下……“這種關于我的笑話,我聽得多了。這些笑話傳到國棉一廠,我的姐妹們都急得哭了,誰知道怎么編出來的?有人認為我文化低,其實,我看過很多歷史資料。李時珍這樣的知識小學生都知道,我怎么會鬧出笑話呢!”吳桂賢說,自己當副總理的3年,總想著“不能給工人階級丟臉”,想做點實事。在會見外賓之前,她都會提前查看外交部送來的材料,生怕出紕漏。歐美國家的人名很難記,她就把代表團團長的名字寫在一個小紙片上,壓在茶杯下面,萬一忘記了,她就挪挪茶杯看一眼。
“做人最難了,人的嘴是扁的,舌頭是軟的,什么都說。我生在舊社會,長在紅旗下,這輩子什么酸甜苦辣都嘗過,一路各種運動都經過了。我要不是度量大,早就不在了。”吳桂賢說,自己一心聽毛主席和黨的話,盡了自己的力,不怕別人怎么說。
1981年5月,胡耀邦主持工作后,曾專門針對吳桂賢作了一個批示,指示陜西省委為吳桂賢安排工作,并對她回地方幾年的表現進行公正評價。陜西省委有意將吳桂賢安排到省婦聯或省總工會工作。但她本人堅持留在西北國棉一廠,擔任黨委副書記。1982年,吳桂賢再次獲得陜西省勞動模范稱號。
把“趙夢桃精神”帶到深圳
1988年,吳桂賢又做出了一個驚人之舉。這年4月,深圳副市長朱悅寧帶隊到陜西考察。考察期間,深圳外貿集團副總經理李瑞榮忽然提出到吳桂賢所在的西北國棉一廠去看看。當時,深圳外貿集團與港商合資建了一家三資企業——鴻華公司,準備將其辦成一家紡織、印染和服裝生產一條龍的大型企業。
吳桂賢與深圳來賓會了面,陪同深圳客人參觀了西北國棉一廠。李瑞榮一下子就看中了這位曾經耀眼奪目的副總理,力邀吳桂賢“孔雀東南飛”,赴深圳發展。在丈夫的鼓勵下,50歲的吳桂賢只身來到深圳,擔任鴻華紡織印染公司副總經理,半年后又升任董事長兼副總經理。
上任后,僅用了10天,她就招了108名員工,老中青搭配,從工人、技術員到總工程師一應俱全。一開始,生活設施跟不上,吳桂賢和其他7個人就住在兩室一廳的房子里。同時,她還多次到有關部門游說,爭取員工進城戶口指標。有一次,坯布(供印染加工用的本色棉布)供應緊張,她9次前往新疆等地購置坯布。對方一聽說是吳桂賢,都感到十分驚訝:“吳桂賢不是赫赫有名的西北國棉一廠的紡織女工,還當過國務院副總理嗎?現在她為特區效力,我們應該大力支持呀!”
1998年,吳桂賢退休了。她不僅從事扶貧事業,還帶頭成立了深圳市振興陜西促進會,為陜西招商引資,搞宣傳。“夢桃精神就是不讓任何一個人掉隊,不但自己要先進,還要幫助大家人人先進。”吳桂賢說,“我們這一代人受傳統教育、毛澤東思想灌輸長大,我心里只有黨和國家。只要還有力氣,就愿意再做點事。”
“改革開放多好啊!”采訪的最后吳桂賢感嘆,“你們年輕人遇到了好時機,是在大好形勢下長大的。你們要珍惜好政策、好時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