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是“冤家”不聚頭
“我們研究空中對手很透,但對付地空導彈武器系統,總感到胸中乏術。”北空航空兵部隊7名飛行大隊長,在以往多次演練對抗中,早就想把地空導彈這個令人頭疼的“天敵”弄得一清二楚,然而苦于沒有機會。
俗話說,不是冤家不聚頭。7月中旬,7名飛行大隊長在參加北空組織的主官培訓時,發現導彈、雷達師長旅長也在參訓。培訓指導組為加強各兵種之間的交流,專門給他們安排了一個“拜師會”。于是,7名飛行大隊長和他們的昔日“冤家”——地空導彈、雷達部隊的師長旅長坐到一起。
座談實錄
“冤家”見面分外親
“我想請教一下,在突防時如何避免被地空導彈發現,被發現后如何有效擺脫?”大家剛剛坐定,航空兵某團飛行大隊長匡強便迫不及待地發問。
近年來,匡強在幾次演習、演練突防中,幾乎使盡渾身解數,都很難擺脫對手的鎖定。“世上有矛就有盾,對手肯定有軟肋。”但地空導彈的“阿喀琉斯之踵”在哪兒?僅憑自己掌握的有限數據和資料,匡強實在找不到答案,這使他窩了一肚子火。
“首先你要弄清對方導彈的性能,然后再采取應對方法。比如在國土防空作戰時,最初用導彈打U-2飛機,彈無虛發。后來U-2加裝告警和干擾設備,導彈就難有當初的威力了。”來自首開地空導彈擊落敵機世界先河的北空導彈某師師長樊建榮出語不凡,介紹了幾種型號地空導彈的性能參數,并一一分析了匡強落敗的原因。
“原來如此!”回憶起自己吃的敗仗,匡強恍然大悟。“雷達兵部隊的雷達和導彈部隊的雷達,哪一個對飛機威脅更大?”航空兵某團大隊長譚龍斌接著問。“地面雷達是千里眼,但只起到預警作用。導彈的雷達可是‘鷹之眼’,一旦被鎖定,基本在劫難逃。”北空雷達某旅旅長賈利軍形象地介紹。
“我有一個戰術,如果實施你們會怎么辦?”新型戰機駕駛員、北空航空兵某團大隊長賈鵬提出一個問題,讓導彈某師師長白江濤興趣盎然。
“當然,所有兵器都有短板,你要做的,就是利用它的盲區,擊它的軟肋。”接著,白師長向賈鵬面授機宜,連連支招,令賈鵬大呼“太受益了!”
“為什么你們的導彈一般都要連發?”“如果我們先利用地形隱蔽,然后突然發起攻擊,你們怎么辦?”……現場氣氛十分熱烈,7名飛行大隊長如饑似渴,不停發問。
“我們的看家本領都和盤托出了,我也請教你們一個問題。”回答了幾個問題后,白師長話鋒一轉,問了飛行大隊長們一個關于飛行戰術的問題,航空兵某團飛行大隊長任超中解答后,白師長低頭沉思,腦海中迅速盤算著如何應對。
兩個多小時轉眼過去了,7名飛行大隊長和幾名地空導彈、雷達部隊主官都感到收獲頗豐,卻又覺得還不夠解渴:“希望能讓我們來個角色轉換,到你們的導彈指揮所里看一看”“要是每次對抗后,雙方的戰法都不掖著藏著,彼此的作戰能力都會提升很快”……
“兵種之間的交流太重要了。知彼知己,方能百戰不殆,如果能讓飛行大隊長以上的飛行領導干部和指揮員,深入地空導彈部隊學習半個月以上;如果這種交流能成為一種常態化機制,我敢說,對空軍整個戰斗力提升會大有裨益。”飛行大隊長任超中感慨地告訴記者,眼里寫滿期待。
記者來信
對抗演練,必須破除狹隘勝負觀
編輯部:
此次采訪,讓我們很受啟發。古人云,知彼知己,百戰不殆。要想在未來作戰中取勝,就必須在戰斗打響前,將對手盡最大可能研究透。最有效的方法,除了直接研究對手外,就是平時和“準對手”相互過招,學習交流。
讓人頗為遺憾的是,當前全軍有些部隊囿于狹隘的勝敗觀念,不僅在對抗演練交手前“絕招”秘不示人,取勝后也只是“偷著樂”,讓輸者不明就里,找出原因也頗費周折。
對抗演習是真槍實彈的消耗、真金白銀的投入,每一場重大演習都耗資不菲。演習分出勝負不是目的,真正的目的是讓勝者勝個明白、輸者輸個明白,知道將來打仗自己的長處是什么、短板是什么。從這點來說,紅藍雙方都應該破除狹隘的勝負觀,既要以對手為敵,更要以對手為師,與對手真正坐到一起,相互交底,找出勝敗原因,固強補弱,從而為未來戰勝真正的對手積蓄能量。
值得稱贊的是,7名飛行大隊長的期盼沒有落空,北空已將他們的問題和建議匯總,并提交有關部門研究解決。記者深信,這種兵種間的交流活動和“研討式”對抗,隨著新形勢下實戰化演練的深入開展,會越來越成為一種常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