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天,在劉翔折戟倫敦奧運會一周年之際,有專業媒體突然在頭版頭條撰文《一年前,誰弄傷了劉翔》,以揭秘的筆法分析了去年倫敦奧運會上劉翔詭秘的傷情。文章并未明確道出劉翔受傷的真相,但有人認為這篇文章在暗示劉翔受傷是師徒倆“自廢武功”造成的。本報也通過采訪專家,并搜集相關“證據”得出結論:造成劉翔倫敦奧運突然受傷,絕不只是個人因素!鞠嚓P新聞:媒體曝劉翔退賽內幕:師徒反目互不說話】
孫海平把劉翔練得太“狠”?
駁:僅憑印象就如此說 站不住腳
原文稱:一位(2012年)六月份曾在劉翔身旁隨隊的田協內部人士在哀嘆之余表示,他雖然不懂得跨欄訓練,但在他的回憶和感覺中,那段時間在劉翔團隊商議后,孫海平把劉翔練得有點“狠”,“劉翔每天都練得很累,為腳治療也要多花很多時間!
解讀:這段話充滿疑問。其一,一個不懂跨欄的田協人士僅憑自己的觀察,就說孫海平把劉翔練得有些“狠”,是站不住腳的!耙粋運動員練得狠與不狠,主要指的是訓練的負荷、強度和訓練量,要依靠數據說話,外人根本看不出來!西安體院人體科學專業的博士茍波昨天對記者說。即使劉翔真被練得太“狠”,究竟是誰造成的呢?文中也提到,孫海平是與劉翔團隊商議后,才把劉翔練得“狠”的,這其中有含混不清的地方,到底是孫海平擅自決定把劉翔練得太“狠”,還是劉翔團隊要求或者同意孫海平“狠”練劉翔,都沒有交代清楚。因而,練得太“狠”之說是缺乏依據的。
孫海平定下劉翔奧運目標12秒90?
駁:孫海平僅僅是預測奪冠成績而已
原文稱:孫海平曾在2012年初在淮安舉行的國家隊教練員內部述職會上表示,給劉翔制定了奧運會時達到12"90±0.05"的成績指標。這個成績幾乎是明白無誤地肯定:劉翔和孫海平就是奔著奧運冠軍去的——事實上,在倫敦最終奪冠的梅里特,成績是12秒92,如果劉翔能完成此前制定的成績指標,收獲金牌希望極大。
解讀:倫敦奧運會上男子110米欄奪冠成績,孫海平不僅在內部會議上說過,在公開場合,孫海平也提到倫敦奧運奪冠不能低于12秒90。去年3月份,孫海平在鉆石聯賽上海站的新聞發布會上就對媒體說過“按照現在的形勢預測,(倫敦奧運會)12秒90才是比較保險的奪冠成績。”因而,首先要分清12秒90,是孫海平對倫敦奧運奪冠成績的預測,其次,孫海平給劉翔制定的12秒90的目標并無不妥。劉翔本身就有這個實力。劉翔早在2006年就跑出12秒88的世界紀錄。再次,劉翔因為這個奧運目標而在訓練中埋下傷病隱患,也難以成立。去年,劉翔在倫敦奧運會前已經兩次跑進13秒,一次是12秒97,一次是12秒87(超風速下平了世界紀錄)。
孫海平為出成績不顧劉翔健康?
駁:孫海平是最不愿冒險的人
原文稱:孫海平曾有一句“名言”在教練員圈子中引起廣泛共鳴:“運動員的訓練指標上去了,教練員的心臟也跳到嗓子眼了!
解讀:這根本就不是什么引起共鳴的“名言”,而是一個誰都清楚的普通運動常識。當運動員訓練接近生理極限時,出現傷病的概率就會大增。實際上,孫海平是最害怕劉翔出現傷病的人,也是在劉翔的成績與健康的抉擇之間,寧愿選擇后者也不愿冒險提高訓練強度的人。2008年奧運會上,劉翔師徒已經有了深刻的教訓,尤其是孫海平,這幾年一直在大賽前要求劉翔“悠著點”。
2010年亞運會期間劉翔以13秒09奪冠,賽前,孫海平要求劉翔跑到13秒30就可以了,而劉翔的外籍理療師賽后卻對外界說:“孫海平教練認為劉翔可以跑到13秒30,我告訴劉翔你可以跑到13秒20,或許更快,或許就是13秒10,或許甚至有可能是13秒。”
2012年5月底尤金站比賽前,孫海平就表達了對劉翔傷病的隱憂,“作為我來說,這個比賽,我首先還是當做一次很好檢驗最近訓練成果的機會,放平心態努力去發揮就可以了……正常去比,當然尤其是要注意防傷防病!
從倫敦奧運會賽前這些孫海平的“語錄”可以看出,所謂“運動員的訓練指標上去了,教練員的心臟也跳到嗓子眼了”的話,真實的意思是,不能為了讓運動員的訓練指標上去,而去冒“心臟跳到嗓子眼”的風險。
劉翔受傷與“八改七”有關?
駁:劉翔受傷難道是自己造成的
原文稱:劉翔在2009年就提出了八改七,孫海平對此很慎重,起初并不同意;成績面前,孫海平很難再堅持原先的想法,對七步上欄對跟腱的刺激也放松了警惕,并開始給劉翔安排高負荷的訓練。
解讀:首先解釋一下“八改七”。劉翔以前從起跑到攻一個欄架,要跑八步,后來改成七步,比以前少一步,就意味著步幅比以前大,身體承受的負荷也相應增大,出現傷病的風險也會增加。但這只是理論上的分析。孫海平起初的確不支持劉翔“八改七”。在劉翔的堅持下,2011年,劉翔開始訓練“八改七”的起跑技術。劉翔對自我的挑戰在當時取得成功,2012年,劉翔利用八改七起跑技術,兩次跑進13秒。那時候,外界還夸劉翔改進起跑技術是解決了技術上的一個瓶頸。到了倫敦奧運會上劉翔受傷,又開始拿劉翔“八改七”技術說事,難道是劉翔自己造成折戟倫敦奧運嗎!
劉翔要堅持比賽,領導只是“建議”?
駁:領導“建議”,劉翔敢不執行嗎
原文稱:(1)如果不是贊助商逼迫劉翔一定要登場亮相,那又會是誰呢?很可能是劉翔自己。當然,相關領導也給了劉翔一定的“建議”:讓他相對來說體面地從跑道上下來。因為這次無論如何,走也要走完第一槍比賽,至少在精神層面給大家一個交代。
(2)有人從心理層面對劉翔進行了分析:“他實在也是沒有辦法,因為世界頂尖高水平運動員自尊心都很強。一個曾經的冠軍,一個曾經的世界紀錄保持者,如果在重大比賽中拿不到名次,比賽對他來說還能有多大意義?”
解讀:明知有傷,還要出場比賽,到底是劉翔自己的態度,還是相關領導的“建議”,從這段話中似乎得出這樣的答案:領導和劉翔想到一塊去了。但前提是劉翔參加比賽是自己的主意,因為他有著很強的“自尊心”。而領導只是要求他體面地“走完第一槍的比賽”。換句話說,劉翔參加比賽,的確有領導的“意思”,但這個“意思”只是“建議”,而且沒要求劉翔玩命沖刺。
說到底,劉翔比賽中跌倒,是劉翔自己要拼的,跟領導無關。但真實情況呢?所謂領導的“建議”,對于劉翔而言,到底是建議,還是命令?其實不言而喻。
德國專家奧運前診斷出劉翔傷重?
駁:“翔之隊”為何要隱瞞傷情
原文稱:德國專家對劉翔診治后得出結論:他的跟腱突然惡化,其脆弱程度就像失去彈性的彈簧;另外經過幾年的高強度訓練,劉翔的腳踝逐漸形成了骨刺,跟腱末梢逐漸長成了新的鈣化點,想在倫敦奧運會上取得好成績甚至奪取獎牌,已經基本不可能了。再到倫敦,很多中國田徑隊其他教練員發現:師徒二人幾乎沒有再說過一句話。
解讀:劉翔去年7月份在倫敦參加完鉆石聯賽預賽后,就宣布肋部不適退賽,去德國訓練備戰奧運會。在德國期間,劉翔接受了德國專家的診斷,結果顯示劉翔已經不具備倫敦奧運會上爭奪獎牌的競爭力了。這段文字似乎才是揭秘劉翔傷情的關鍵。為什么在德國劉翔被診斷出這么嚴重的傷病,而在國內的訓練中,擁有最好醫療保障條件的“翔之隊”怎么就沒有診斷出劉翔傷得如此嚴重!如果孫海平早些知道劉翔傷情的真實情況,還會像文章所說的那樣練得那么“狠”嗎!
結束了在德國的檢查和訓練,劉翔師徒回到倫敦進入奧運會最后備戰階段,師徒二人不說話,不說話是在哪些場合,別人怎么知道師徒二人一直不說話,而且重點不是師徒二人是否不說話,而是有關方面為何不及時向外界告知劉翔傷情的真實狀況,非要讓劉翔摔倒在比賽場地,跟腱折斷才算有個交代嗎?
劉翔之傷誰在逃避責任?
在劉翔折戟倫敦奧運周年之際,劉翔師徒“自廢武功說”來得“很合時宜”,頗值得外界玩味。其一,劉翔的傷病至今都沒有讓大眾信服的說法,其二,眼下,沒有人對劉翔的傷病感興趣了,劉翔也即將結束在美國的康復治療,回到國內。此時突然有人揭秘劉翔傷病的所謂“真相”,不知背后的用意何在?誰弄傷了劉翔,其實是個寬泛的定義。一層含義是劉翔在賽前就被診斷出“內傷”,而且很嚴重,如:脆弱的失去彈性的韌帶,腳踝處長滿了骨刺。另一層含義是,劉翔比賽時跟腱斷裂的傷。于是,追責劉翔之傷的相關責任方,就有教練孫海平、劉翔本人、翔之隊、相關的領導和贊助商。如果真像某些人士所說的,領導和贊助商從未逼迫劉翔參賽,沒有任何責任,那么責任方只剩下孫海平、劉翔和負責訓練和比賽保障的翔之隊。如果我們只能得出這樣的結論,那就是劉翔師徒自作自受,充其量再加上幾個翔之隊的工作人員“墊背”。好吧,就讓我們按照正常的邏輯推理吧,假設劉翔受傷是孫海平練得太“狠”、假設劉翔出于所謂自尊心硬著頭皮參賽,那么相關的領導難道就沒有一點領導責任?明知劉翔傷情嚴重不能完成比賽,還認可他參加比賽,是否考慮過運動員為此將付出折斷筋骨的代價?2008年,劉翔已經出現過因傷退賽的一幕,這次還讓劉翔冒險,是否考慮過劉翔面臨的猜疑和誠信危機等莫大的壓力?
是的,有關人士已經很肯定地說,領導沒責任,贊助商更沒責任,劉翔師徒是否有責任,誰也沒有明示,那么到底是誰的責任?眼下,不管誰該負責,不管劉翔是否退役,請不要把倫敦奧運會上的劉翔之傷的疑問再往師徒關系失和的方向轉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