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華網俄羅斯車里雅賓斯克8月8日電:中方戰役指揮部指揮員、第39集團軍軍長潘良時在接受記者采訪時認為,“和平使命—2013”中俄聯合反恐軍事演習在作戰指揮層面主要有“聯合更深、難度更大、方式更活”3個方面的創新與突破。
聯合程度更深
“聯合軍演,貴在聯合也難在聯合。這次聯演,我們既注重與戰區空軍軍種之間的聯合,同時也更加注重與俄軍的深度聯合,首次嘗試與俄軍進行聯席會議機構混編進行戰役指揮作業,雙方共同分析判斷情況,定下統一作戰決心,組織指揮協同,指揮實兵行動。” 潘良時說,“同時,在兵力編組上,我們也嘗試了情報信息全時共享、地空火力和特戰兵力混合編組等全新模式。”
演習難度更大
潘良時認為,這次演習改變了以往你導我演的傳統模式,更加注重活導活演,演習中增加了許多臨機復雜情況,對戰役指揮部人員的戰役指揮素養和組織指揮能力都提出了新的更高要求。
“另外,這次演習兵力投送難度大,光境外機動就達5000多公里,鐵路輸送梯隊歷時6個晝夜。部隊需要克服距離遠、時間長、指控難等諸多難題,特別是作為重型機械化部隊,這樣長距離的遠程機動更加困難。” 潘良時說,“陸航部隊首次在境外施行8次蛙跳戰術、遠距離轉場,克服了大霧、雷雨等不良天候,以及地形生疏等實際困難,順利完成了兵力投送任務。”
組織方式更活
“兵力投送是十分重要的實戰能力,這次聯演我們把遠程兵力投送作為演習的重要內容,從部隊機動開始,演習即全面展開,中俄雙方就是聯合指揮、聯合保障、聯合演練。這樣的組織方式不拘泥于以往只有實兵演習開始時才進入真正演習的模式,顯得更加靈活,也更有針對性和實戰性。”潘良時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