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8月6日閉幕的第28屆全國青少年科技創新大賽上,劉欣然憑參賽作品“老人跌倒監測和定位報警裝置”獲得三等獎。正是爺爺被三輪車剮蹭跌倒的遭遇,促使這位石家莊第二中學高二女生用一年半時間投入到這一發明中。她表示,發明的初衷只是盡自己所能幫助跌倒的老人。面對“老人跌倒要不要扶”的議論之聲,17歲的她用行動給出答案。
“老人跌倒監測和定位報警裝置”是由三軸加速度計、GPS接受模塊、GSM通信模塊、微處理器、聲光報警指示等七部分組成的比煙盒略大的“白色小盒子”。老人把它帶在身上,遇到危險時可以手動發送自己的位置信息到子女手機,并可以和子女通話。裝置還可以在老人跌倒無法手動報警的情況下自動將自己的位置信息發送給子女或附近醫院,以獲得及時救助。子女也可通過發送信息的方式主動獲知老人的位置信息。
劉欣然告訴記者,2011年9月,劉欣然的爺爺騎自行車在自家小區轉角處被一輛三輪車剮倒。時值中午,附近沒有路人,“爺爺在地上躺了一會兒后才慢慢走回家。”到醫院檢查后被確診為股骨頭骨折。而當時,“彭宇案”正引發人們“老人跌倒扶不扶”的議論。于是,喜歡鉆研、熱衷發明的她開始考慮如何利用自身所學讓像爺爺一樣跌倒的老人及時得到救助。
從2012年寒假開始,劉欣然開始查閱相關書籍、上網找資料、做實驗。經過一年多時間,她終于在指導老師的幫助下成功通過各項檢測,制作出“老人跌倒監測和定位報警裝置”。
今年3月,在第28屆河北省青少年科技創新大賽上,劉欣然的發明獲得了一等獎。之后又從57個一等獎中脫穎而出,入選代表河北省參加全國比賽的11件作品。
在往屆的比賽中,曾有二中的學生針對石家莊春天沙塵重,開窗通風時傳統紗窗難以阻擋沙塵進室內而發明了既能通風,又能擋住沙塵的防塵窗。石家莊第二中學教務處副主任趙志軍介紹說,學校每年申報參加科技創新大賽的學生作品中只有20%是類似于“老人跌倒監測和定位報警裝置”的應用發明。他認為,中學生科技創新不宜搞得太深奧。“我比較推崇學生創新發明源于生活,應用到生活中,解決實際問題。這也能體現他們的社會責任感。”
而在第28屆全國青少年科技創新大賽展出的564個創新項目中,也不乏這樣的作品:唐山中學生王朗發明了“‘生命之光’多功能煤井光纖照明救援系統”;廈門中學生張挺運用“管理信息系統”和“云服務”破解城市停車難;四川雙流縣中學生林子發明了“遠程家用報警系統”……
8月5日,在第28屆全國青少年科技大賽舉辦地南京,曾有一對老夫婦手里拿著有關“老人跌倒監測和定位報警裝置”的新聞報道,找到劉欣然的展位,詢問并想要購買使用;也有企業不時來向這個戴著一副眼鏡的17歲高二女生詢問合作生產的事情。
能獲得企業的青睞和“爺爺奶奶”的認可,劉欣然心情大好。在這之前,她的這一發明已經有了兩位使用者。她告訴記者,一位是有些行動不便的空巢老人,一位是阿爾茨海默癥患者,而這兩位老人家屬的反饋意見是:很實用、效果不錯。
雖然劉欣然已就“老人跌倒監測和定位報警裝置”向國家專利局提交了專利申請,不過開學就要升入高三的她表示,還要等高考之后對發明再進行一些改進,加入測量脈搏、血壓、體溫和呼吸的模塊,讓功能完善后再投入市場。在這位17歲的高中學生看來,送給爺爺奶奶的禮物當然要“完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