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23日,俄羅斯前總統鮑里斯·尼古拉耶維奇·葉利欽逝世。雖然官方沒有透露葉利欽死亡的具體原因,但是國際文傳電訊社引述不愿透露姓名的醫生的話說,葉利欽死于心臟衰竭。
新華社莫斯科4月23日電俄羅斯總統新聞局23日發布消息說,俄前總統鮑里斯·葉利欽當天在莫斯科逝世,享年76歲。
葉利欽生于1931年2月1日。1976年任蘇共斯維爾德洛夫斯克州委第一書記。1991年6月,葉利欽在全民選舉中當選為俄羅斯聯邦首任總統。1996年再次當選為俄羅斯聯邦總統。1999年12月31日,葉利欽發表電視講話,宣布辭去總統職務,并任命普京為代總統。
接受洗禮時差點被淹死
1931年2月1日,葉利欽出生在俄羅斯斯維爾德洛夫斯克州一個普通農家。葉利欽滿月后,年輕的父母就帶著他到教堂接受洗禮,但洗完禮后,那位心不怎么在焉的神父只顧跟別人閑聊,卻忘了將桶中受洗的葉利欽撈出來,后來還是葉利欽的母親撲過去將兒子救起來,但兒子已是奄奄一息了。父親因此給大難不死的兒子取了個名字叫“鮑里斯·葉利欽”,“鮑里斯”在俄語中意為勇士、斗士。日后的葉利欽果然不負父望,成為俄羅斯政壇上一名性格剛強、作風勇猛的斗士。
玩手榴彈失去兩根手指
葉利欽從小就有叛逆和冒險精神,上小學后他就以“積極精神和果敢剛毅的性格嶄露頭角”,年年在班上當班長。他10歲那年正值二戰,德國納粹入侵蘇聯。在敵后的家鄉,葉利欽和幾個小伙伴偷偷跑到蘇軍的彈藥庫,弄來了兩顆手榴彈,正在左看右看撥弄時,手榴彈突然爆炸,葉利欽僥幸再次大難不死,但左手的兩根手指卻被炸掉了。細心的觀眾在電視上還可以看到葉利欽殘缺的左手。
大學畢業時娶奈娜為妻
葉利欽自小學習成績不錯,但他有著矛盾的雙重性格,他自由散漫,行事魯莽,好出風頭,喜歡打架。
1949年,18歲的葉利欽上大學了,他進入烏拉爾的基洛夫工學院學建筑。大學的5年時間里葉利欽對政治沒有表露出什么興趣,反倒是迷戀于各種體育運動和旅游,他也常常利用假期去各地游玩。
在大學時代,葉利欽倒也做了一件“終身大事”,在學校里,他認識了后來的終身伴侶:奈娜。大學最后一年,他們正式結為百年之好。
1991年8月19日,“8·19”事件爆發,葉利欽率先跳上倒戈的坦克,起來反抗緊急委員會。“8·19”行動失敗后,葉利欽宣布全俄實行非黨化,蘇共被擠出政治舞臺,各加盟共和國紛紛宣布獨立。當年12月28日,俄總統葉利欽與烏克蘭、白俄羅斯總統在白俄羅斯首都明斯克秘密聚會,發表《明斯克聲明》,宣布了蘇聯解體,獨立國家聯合體取而代之。占地球陸地1/6的版圖重新被繪制。葉利欽作為事件中相當重要的政治人物,可以說發揮了推波助瀾的巨大作用。
為奪權,炮打俄羅斯議會
獨立后的俄羅斯,總統與議會矛盾激烈。葉利欽決定另起爐灶通過新憲法草案,暫止反對派魯茨科伊的副總統職務,并無視憲法,宣布解散議會,議長哈斯布拉托夫不甘示弱,宣布停止葉利欽的總統職務,由魯茨科伊代理總統,并在議會所在地白宮組建了1000多人的警衛團。葉利欽很快派出軍隊,封鎖了通往白宮的所有道路,切斷白宮內的水電供暖和電話線,并最后通牒議會,要求立即交出槍械。雙方劍拔弩張:政府的裝甲兵完全包圍了白宮,沖破了議會戰斗隊設置的路障,在密集槍炮聲中,議會大廈濃煙滾滾,墻壁千瘡百孔,巨大的火舌將白宮變成了“黑宮”,經過13天的戰斗,葉利欽的政府軍攻占了白宮,哈斯布拉托夫和魯茨科伊等人束手被捕。
1992年12月12日,有利于葉利欽的新憲法獲得通過,議會也重新進行了選舉。“鐵血總統”也進一步鞏固了自己的權力和地位,在俄羅斯一時無人能敵。
“休克療法”大傷國家元氣
1996年俄總統換屆大選,葉利欽擊敗強勁對手俄共領導人久加諾夫,第二次坐上了俄羅斯總統這把交椅。
葉利欽執政時期,一直未能找到一條擺脫危機的正確道路。先是照搬西方模式,一心指望外國援助,實行“休克療法”,結果國家元氣大傷。幾年來葉利欽對政府人馬換過多撥,但一直沒能提出一套適合本國國情的行之有效的經濟政策,加上車臣戰爭失利,政局依然動蕩不定,經濟危機沒有好轉跡象,社會生產繼續大幅度下降,人民生活進一步惡化。
千秋功過由人說
特殊性格
1996年,葉利欽忍受疾病折磨,競選連任。葉利欽心臟搭橋手術后剛一醒來,立即收回臨時交與總理的總統權力。盡管疾病纏身,但他始終牢牢控制著俄羅斯政局。葉利欽勇敢善斗,從不服輸。從前蘇聯總統戈爾巴喬夫,到政治前景一度十分看好的普里馬科夫,一個又一個政治人物敗在了葉利欽手下。1999年5月,葉利欽輕松地擊敗了議會反對派彈劾他的努力。最后兩年內,他先后罷免了4位總理。有人說他“樹敵過多”,有人說他“越有對手越精神”。葉利欽不喜歡循規蹈矩。是他,把被軟禁的蘇聯總統戈爾巴喬夫救出克里米亞;也是他,把戈爾巴喬夫趕出克里姆林宮。是他,倡導建立“三權分立”制度;也是他,下令炮打議會大廈。
改寫歷史
蘇聯解體,整個世界遭受了震蕩,處于漩渦中心的俄羅斯更是天翻地覆。葉利欽打碎了一個舊的蘇聯,扭轉了一個大國歷史的進程。
葉利欽時代是一個動蕩的時代。爆發了震驚世界的“炮打白宮”事件,打了一場曠日持久的車臣戰爭,幾乎每年都要發生政府危機,執行權力與立法權力進行了長期的激烈較量,國家經濟陷入連年危機。嚴酷的現實,使“葉利欽時代”無法擁有耀眼的光環。然而,“葉利欽時代”畢竟是一段影響世界的歷史,記載著一個大國的變遷。對俄羅斯乃至全世界,葉利欽時代的成功與失敗,經驗與教訓,都是一筆具有歷史價值的“財富”。
敢于說不
葉利欽是世界級人物。在國際舞臺上,面對美國的壓力,他嚴詞說“不”,贏得廣泛尊重。他竭力主張世界多極化,反對美國獨霸全球,為維護俄羅斯的大國地位和國家利益,實現世界戰略格局的力量平衡,作出了積極貢獻。
葉利欽時代的外交戰略,是在經歷挫折后逐步形成的。俄羅斯獨立之初,國內激進自由派奉行親西方的一邊倒政策,但以美國為代表的西方并沒有把俄羅斯當做“兄弟伙伴”,而是通過北約東擴,發動科索沃戰爭,對獨聯體國家進行政治和軍事滲透等手段,不斷擠壓俄羅斯的戰略空間,使俄國家利益受到嚴重損害。葉利欽審時度勢,及時調整外交政策,加大多極化外交力度,形成了獨立自主的外交戰略。葉利欽領導下實施的外交政策,得到了俄羅斯人民的理解和支持。葉利欽是中國人民熟悉的老朋友。他任職期間曾4次訪華,為推動中俄關系的發展作出了不懈努力。葉利欽擔任總統期間,中俄兩國元首9次會晤,雙方共同倡導建立的中俄戰略協作伙伴關系日益鞏固,為21世紀兩國繼續發展睦鄰友好合作關系奠定了堅實的基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