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據三年前亞太地區控煙協會組織執委會的投票決議,2016年,APACT會議將首次在中國舉行。5年前,中國在國際控煙大會上,被與會200名全球NGO代表一致授予“臟煙灰缸獎”,國際聲譽已受重創;去年,廣受輿論質疑的“煙草院士”事件,被國際控煙領域評為2012年十大事件之一,成為世界衛生組織及各國控煙政府機構、非政府組織質疑、譴責中國政府控煙不力的主要證據。昨日,黃潔夫與中國控煙協會常務副會長許桂華共同接受新京報記者專訪,談扭轉中國控煙頹勢的契機與希望。
■ 對話動機
17日,第十屆亞太地區吸煙與健康大會(APACT)將在日本千葉縣舉行,國家衛生計生委將派代表團,參加此次大會。
然而,全國政協常委、中國控煙協會會長、原衛生部副部長黃潔夫坦言,感到參會有些壓力,主要是中國近年來在控煙工作上進展不大。2012年50多位中外專家對中國“控煙履約”評分僅37.5分,國家層面尚未有“控煙立法”,全國吸煙者超過3億,7.4億人在吸二手煙,女性、青少年吸煙率還在上升,給國家形象帶來負面影響。
“我們如何發出有利于改善國家形象的聲音?”赴日本前,黃潔夫與衛生計生委、控煙協會相關負責人梳理了中國控煙的現狀、形勢和可行的突破策略。
■ 對話人物
黃潔夫:原衛生部副部長,現任全國政協常委、第十二屆全國政協教科文衛體委員會副主任、中國控煙協會會長。
談煙草院士
偽科學命題學者獲譽
新京報:亞太地區吸煙與健康大會是個非政府組織會議,為何國家衛生計生委要委托你率團參會?
黃潔夫:APACT會議是國家搭臺,社團唱戲的機制,代表的是一個國家在“控煙履約”工作的國家意志,反映的是國家的控煙形象。
看看周邊控煙積極的國家和地區,都有政府的明確支持。我國的香港和澳門,都是特首高度重視過問此項工作。我國臺灣地區,近年來在控煙上也是進步很大,就連吸煙率一直很高的俄羅斯,這次也由普京總統專門出來宣布控煙的決定。
衛生計生委領導十分重視這次會議,考慮到與原衛生部工作的連續性,再加上我現在兼任中國控煙協會會長,故由我率團參會。
新京報:但中國的控煙履約表現似乎一直比較糟糕,被輿論質疑了一年多的“煙草院士”至今未被撤銷,會不會影響中國的國際形象?
黃潔夫:已經受到很大的影響,一個國家的最高科學榮譽,竟然授予研究“卷煙降焦減害”偽科學命題的人,這個事說不過去。因為“煙草院士”,很多國際組織、控煙人士譴責中國。
我們這次去日本開APACT,“煙草院士”將是我們代表團要面臨的質疑。其實這個問題社會上有許多反響,希望工程院妥善處理好此事,其實工程院中生物醫學部全體院士均有一致的意見,遺憾的是久議未決,此事仍在發酵,影響國家形象和我國控煙工作的“國格”。
談控煙策略
領導帶頭戒煙很關鍵
新京報:你是負責領導干部醫療保健的醫生,國家的高層領導抽煙嗎?
黃潔夫:就我所知,中央和國家的高層領導干部,絕大多數都不吸煙或者已經戒煙。大家知道,鄧小平同志過去吸煙甚多,但在晚年生病時知道吸煙的危害,馬上戒煙了,他生命的最后幾年是戒煙的,不是外面傳的一生都在吸煙。
我在臨床工作,當告知病人吸煙對他的身體有害時,絕大多數的患者聽從勸告,立即戒煙了,即使有極少數領導還有吸煙習慣,但他們都不在公共場所吸煙。
新京報:可是在地方、基層,領導干部在會議室里噴云吐霧的情況好像很多。
黃潔夫:控煙的氛圍在很多地方還沒有形成。在地方上,不少基層干部由于工作壓力等原因,吸煙現象很嚴重,這與他們經常有人給送煙,還有公務煙不無關系。這也應該是現在中央八項規定,群眾路線教育實踐活動該殺的歪風。如果一個地方或部門的主要領導在公共場所吸煙,一般人很難予以干預,即使有法律,也無人“執法”。
新京報:能否說,一大批愛抽煙的基層領導干部,是中國控煙前路上的壁壘?
黃潔夫:不能這樣說。應該說大多數領導同志是有覺悟的。“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吸煙者有吸煙的自由,但不吸煙者也有不受二手煙危害的權利。吸煙實際上是一種生理上依賴成癮的疾病狀態,有個健康的無煙環境也有利于他們戒煙。希望國家層面盡快出臺文件,明令要求黨政機關領導干部在公共場合,在工作場所都不能抽煙。
這和醫生對患者的示范作用一樣,如果醫生在給病人診病治療時還抽煙,就不配當醫生。接下來,國家衛計委也會出臺相應的加強無煙醫院建設的規定,為保護青少年,教育部門也在積極創建無煙學校。
談控煙進展
高層領導會大力推進
新京報:“煙草院士”會讓代表團覺得丟臉嗎?該怎樣應對其他國家的質疑?
黃潔夫:不是代表團丟臉,而是整個國家蒙羞。因為我們要舉辦下一屆APACT會議,所以一定要在這次會議上樹立我們國家正面的積極的控煙形象,新一屆中央政治局近來有一系列改進工作作風、密切聯系群眾的重大規定,現又正開展“群眾路線教育實踐活動”,我相信這件關系到人民群眾健康的大事,中央高層領導一定會大力推進。
新京報:國家層面的控煙立法,已經拖了多年,這一次有沒有時間表?
黃潔夫:鑒于“煙草工業”涉及國家經濟,立法的時間和內容均要“審時度勢”。鑒于全球科學研究均表明吸煙嚴重危害民眾健康,給社會與家庭帶來重大經濟損失,在公共場所吸煙也侵犯公眾的環境安全與公眾健康等基本權利,禁止在公共場所吸煙的立法時機應該抓緊,這也有利于國家社會經濟的進步。
新京報:盡快出臺公共場所禁煙立法,你認為最重要的理由是什么?
黃潔夫:人民健康和國家形象。中央領導集體現正在凝聚全國人民實現“中國夢”,我想實現了這個夢的國家,一定是一個民眾吸煙率低的國家。據悉,中央高層領導和國務院有關部門高度重視控煙,公共場所禁煙(立法)工作一定會加快。
談戒煙
戒煙治療應納入醫保
新京報:現在中國吸煙率高達30%以上,要讓煙民都戒煙現實嗎?
黃潔夫:目前,我國每年歸因于吸煙導致的死亡人數,已經升至140萬,7.4億人遭受二手煙危害。很多婦女兒童并不抽煙,卻患煙草相關的疾病,青壯年與婦女死于心腦血管病與癌癥的數量正在增加。
我一直跟控煙協會的同志們說,控煙工作著力點不是部門之間打架,而是要團結所有能團結的力量,推動國家控煙立法,保護公眾健康。要告訴吸煙者,如果尊重別人,就不要在公共場所吸煙;如果愛自己的妻兒,就不要在他們面前抽煙。
另外,要加強煙草健康危害的科普教育,營造無煙的公共環境,還要有一個有利于煙草企業和煙草種植業轉型的經濟政策。
新京報:前些年,各地很多大醫院都建了戒煙門診,后來,卻因為病人少難以為繼,你怎么看?
黃潔夫:剛才說了,吸煙是一種疾病,煙草危害是中國目前面臨的最嚴重的公共衛生問題。要搞好戒煙門診,不能只埋怨煙民都不戒煙,關鍵是國家要加大對遏制煙害的投入。
現在,戒煙的設備、藥物都很貴,普通群眾難以負擔。我支持將戒煙治療納入醫保的建議。現在,吸煙導致的疾病負擔支出,已超過煙草稅收。如果國家支持煙民戒煙,降低吸煙率,也是減輕未來的疾病負擔。
新京報:因為你的官員身份,會不會覺得民間控煙組織、控煙人士的行動、言辭太激進?
黃潔夫:我不這樣認為,民間的聲音很理性。我們強調依法治國,黨內民主,各個政府部門,要傾聽授予他們的權力的民眾的聲音,不要無視人民群眾表達意見和提出反對意見的權利。
本版采寫/新京報記者 魏銘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