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羽絨服銷售旺季,一些企業卻打了一個寒顫。
國家質檢總局日前公布的抽查結果顯示,對60家企業生產的60批次羽絨服裝產品進行的抽檢中,共發現5批次產品不符合標準的規定,真維斯服飾(中國)有限公司(下稱“真維斯”)等企業上了黑名單。
昨日,真維斯內部人士在接受《第一財經日報》記者采訪時稱,目前這款被抽查出來不合格的男裝羽絨上衣已經全部下架,而已經購買的消費者則可以退貨。據介紹,這次出現問題的產品是由一家外包的代工廠生產。
本報記者了解到,真維斯在中國內地的生產布局主要是由產品種類來決定,牛仔褲主要放在公司總部廣東惠州,毛織類放在東莞,針織類放在蘇州,羽絨服主要在江蘇常州生產,這樣便于質量監管以及控制退貨率。真維斯近年退貨率控制在千分之二左右,而整個服裝行業退貨率大約為1%。
一直以來,羽絨服裝行業亂象叢生,摻假或偷工減料的情況不時發生。自去年來,受H7N9禽流感影響,羽絨原料供應量減少并引發價格猛漲,因此增加了羽絨服的生產成本以及質量風險。
廣州市文華羽絨制品有限公司負責人告訴《第一財經日報》記者,相關部門每年都會對羽絨服裝質量進行檢查,而去年明顯加強。
由于貨源緊缺,目前一噸鴨絨最高漲到了60萬元,同比漲幅近一倍。相比鴨絨,白鵝絨價格更高。90%含量的白鵝絨目前的收購價已經賣到95萬元/噸,而且工人的工資以及其他成本都在上漲,使得一件羽絨服平均綜合成本大約提高了三四成,但由于市場競爭激烈以及天氣等原因,終端價格漲幅有限。
有業內人士稱,服裝企業利潤受到擠壓,一些代工廠為了降低成本,不排除在品牌服裝提供的原材料中摻假的可能性,或者品牌服裝企業自身為了壓縮成本而出現偷工減料。
不過,真維斯內部人士卻否認這次出現問題與原料漲價有關,其稱這次服裝上的明示值與國家質檢總局檢測出的實際值只有不到五個百分點的偏差,這家代工廠應該不會為了節省這一點點原料成本而造假,具體情況還在調查中。
據國家質檢總局這次抽查公布的情況,真維斯這次被抽查的男裝羽絨上衣的羽絨含絨量明示值為87.0%,實際值為82.3%。而七波輝(中國)有限公司中長絨服水分最多,明示值67.0%,而實測值僅36.8%。
目前,真維斯在中國內地市場不斷收縮,去年上半年店鋪為2600間,同比減少229家。此外,在內地以真維斯品牌為主要業務的旭日企業有限公司(00393.HK)的業績也不甚理想,該公司年報顯示,2013年上半年實現凈利潤5323.6萬港元,同比下滑34.5%。
面對中國內地市場情況不容樂觀,旭日主要是進一步改善產品設計、降低庫存水平、關閉虧損的店鋪,對加盟商投放的資源仍然加大,以及控制產品和經營成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