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15”臨近,全國各省市消費者協會也相繼公開了一年的投訴情況。這些阻礙消費者實現“汽車夢”的煩心事兒,同樣也在影響著各大車企的汽車品牌形象。由于不同地區經濟發展程度和消費習慣的不同,廠商在各地的經銷商網絡布局優劣各異,投訴的熱點也不同。—編 者
北京 豪車投訴急升 微車投訴驟降
全年回顧:據汽車投訴網站統計,北京在該網站全年有效投訴為586宗,占全年總投訴量的4.63%,同比去年增長6.93%,在全國所有地區中排名第八。微型車投訴驟降、豪華車投訴急升;受益于“汽車三包”的實施,廠商也紛紛對車主服務加大投入,相比同年的處理效率有了較大提升,在投訴一周后就能提供解決方案的百分比就達到了41.13%;發動機和變速箱等核心部件依然是投訴重點。
點評:在北京的車型屬性分析中,緊湊型車、中型車、豪華車、SUV的投訴占比較比去年有所增加,而微型車、小型車、MPV的投訴占比則有所下降。緊湊型車占比依然跟往年一樣是最高的,占北京投訴總數的47.27%;隨著限購政策的繼續實施,微型車等低端車型的發展空間遭進一步壓縮,而原有車輛則普遍過保,最終導致投訴量同比下降超半;豪華車投訴升幅明顯,這與消費觀念的改變不無關系。作為車輛的核心部件,更容易受到車主的特別關注,稍有異常便會遭到車主的強烈抱怨。也正因如此,連續多年來,發動機和變速箱的投訴一直高居投訴問題之榜首。
成都 售后服務不到位
全年回顧:去年,汽車零配件供應、售后維修等問題日漸成為成都消費投訴熱點。據成都市工商局《2013年消費維權報告》顯示,2013年,全市工商系統受理商品類申訴19266件,其中汽車及零部件申訴達1228件,成為去年的消費申訴熱點,僅次于日用百貨、通訊器材、家用電器類、食品類。
點評:受2013年銷量急增以及“汽車三包”實施的影響,四川地區的投訴量同比去年也有了大幅增長。雖然今年四川各地市的投訴量均有較大的增幅,但依然無法阻止成都“一家獨大”,這與其銷量分布有較大關系,也與部分地區的車主維權意識較強有關;此外,同城車主也更容易借助地理優勢進行抱團維權,這與其車市的位置可謂是遙相響應。其中,成都汽車及零部件的售后服務不到位,更換的零部件質量無保障等問題備受消費者關注,去年成都投訴涉及汽車銷售的合同糾紛、虛假宣傳、捆綁銷售等問題也比較集中。
上海 車主滿意度創新低
全年回顧:據統計,上海市全年有效投訴為541宗,占全年投訴總量的4.28%,同比去年增漲13.18%,在全國所有地區中排名第九。上海車主滿意度再創新低,同時,“三包”實施以后看,上海車主維權也日趨理性,保外投訴大幅提高。
點評:雖然目前企業的投訴處理率接近90%,但得到車主認同的處理結果并不樂觀,全年僅有8.69%的車主對企業的處理結果表示滿意,同比去年甚至 下降近7個百分點。說明車主對企業處理結果的認可度進一步下滑,達到歷史最低點。在訴求分析中,要求維修、賠償的車主同比去年有大幅下降,這與“汽車三包”的實施密不可分。“汽車三包”對維修、賠償都有了明確的規定,車主維權的目的也更為明確,專注于某一個訴求,以確保維權的成功。隨著“汽車三包”的實施以及各媒體的報道影響,使得汽車維權成為車主們熱議的主要話題之一,也讓部分質量頻出但受制于保修期限的車主看到了希望,并隨之產生了一波波的投訴潮,最終推高了保外投訴量。
天津 汽車仍舊是投訴熱點
全年回顧:去年全年,天津市消協共受理汽車及零部件投訴172件,比2012年下降20%,但仍居投訴熱點商品第三位。反映的問題主要集中在以下幾方面:一是新車質量問題;二是汽車銷售問題;三是服務維修問題。
點評:根據去年投訴案件分析,有的新車質量投訴涉及發動機、變速箱、制動系統等核心部件,有的提車時就發現車輛有劃痕等瑕疵。此外,在天津一些4S店對緊俏車型亂加價或強制搭售裝具配飾外,還存在不能按時交車、故意隱瞞汽車真實情況的現象。對汽車故障原因單方說了算,多次維修不能解決存在問題,有毛病就開“大處方”,不提供汽車維修記錄或憑證。
長春 中級車成投訴焦點
全年回顧:記者從長春市消費者協會獲悉,2013年長春市各級消協組織受理交通工具類投訴188件,其中:家用轎車133件、汽車零部件投訴15件、電動助力車(摩托車)35件。家用轎車投訴量與同期相比上升了16.5%。
點評:汽車銷售服務、商品質量、履約合同、售后服務四大問題成為長春市年度汽車消費投訴的核心。其中,涉及質量爭議的投訴占汽車總投訴量67%,反映出中檔車型投訴快速增長,同時,投訴中,售后服務滿意度差、長春市場秩序不規范等方面問題也成為投訴集中點。
蘇州 購車合同糾紛激增
全年回顧:在去年蘇州消協接到的投訴案件中,營銷合同投訴共為2963件,遠超以往投訴較多的質量類投訴(1783件)。尤其是汽車投訴方面,全年為318件,其中有290件涉及到整車的投訴。蘇州市消保委工作人員分析,購車合同糾紛占比達68.2%。
點評:近兩年,購車合同的糾紛在蘇州一直是消費者投訴的焦點,汽車購車合同糾紛主要是消費者和銷售商在權利義務約定上不明確,違約后承擔的賠償責任不清。在簽署購車合同過程中,一方面消費者往往缺乏法律意識,對隱藏在格式合同中的霸王條款不敏銳,為日后維權埋下隱患;另一方面個別汽車銷售公司借助格式合同中的霸王條款侵犯消費者權益,為免除責任追究鋪設伏筆。而在汽車消費過程中,因為合同不規范引發的糾紛也時有發生。
浙江 新車質量下滑
全年回顧:據汽車投訴網統計,浙江全年有效投訴為907宗,占全年投訴總量的7.2%,同比去年增長4.13%,在全國所有地區中排名第四。投訴車輛基本涵蓋目前國內所有在售車型,遍布全省各地市。其特點表現為,車主維權意識高;新車質量下滑;5萬以內投訴量同比下降超2倍。
點評:近些年來,浙江車主對質量、服務有更高的標準,當車輛遭遇故障時一般不會輕言放棄,而一些4S店本著更好服務車主的理念也會引導車主爭取自身的最大權益。通過分析車主投訴時的車輛狀態發現,購車一個月內出現投訴的占比同比去年增加2%,意味著這一部分車主在提車一個月內就因對質量、服務的不滿而引發投訴,而大多投訴皆是由質量問題所觸發的原因。此外,緣于浙江地區的經濟水平向好,車主的購車門檻也逐步提高,最終導致低價車慢慢淡出浙江市場。
深圳 質量問題投訴居首
全年回顧:有資料顯示,截至2013年5月15日,深圳市汽車保有量突破230萬輛,其中私家車180萬左右,平均不到8個人便擁有1輛私家車。據深圳市消費者委員會3月4日發布《2013汽車行業投訴統計分析報告》顯示,2013年消委會共受理汽車行業有效投訴1246宗,涉及62個汽車品牌,同比增長超過一倍。投訴問題主要集中在汽車質量、經銷商不履行合同和售后服務差等方面。其中,質量投訴、服務投訴、綜合性投訴占比分別為41.49%、31.78%、26.73%,汽車質量問題是投訴的首要問題。
點評:在深圳,汽車行業相關標準缺失,汽車質量問題嚴重、商家違約情況普遍、售后服務滯后,是目前汽車品牌及行業存在的突出問題。去年,深圳經銷商營銷類投訴共396宗。其中,價格類投訴占62.46%;營銷方式投訴占10.25%;商家違約投訴占27.13%。對受理年投訴總量10宗以上的17家汽車經銷商,深圳市消委會進行了點名通報,這對4S店品牌形象沖擊不小。
河南 經銷店欺詐問題突出
全年回顧:據統計,河南省全年有效投訴為627宗,占全年投訴總量的4.96%,同比去年增漲38.11%,在全國所有地區中排名第七。除個別超 跑沒有投訴外,投訴車輛基本涵蓋目前國內所有在售車型,遍布全省各地市。全年投訴同比增幅近四成:投訴處理完成率同比略降;欺詐問題突出。
點評:河南2013年汽車銷量大幅提升,加上“汽車三包”的實施,導致車主的維權意識有較大提升,最終導致了投訴量的大幅上漲。受投訴量快速上升的影響,2013年度的投訴處理完成率同比去年下降4%,目前僅為80.86%,這暴露出各汽車企業在投訴量大增時仍然缺乏足夠的應對措施來確保投訴的處理。受市場4S店水平參差不齊的影響,部分4S店過分追求銷售而存在惡意將事故車當新車賣、不退押金,虛假承諾等欺詐問題,引發車主的強烈不滿,統計顯示,涉及欺詐行為的投訴占河南投訴總量的17.54%,對河南4S店產生極大的負面影響。
河北 汽車售后服務維權難
全年回顧:據河北省消費者協會公布的2013年消費者投訴情況,汽車售后服務維權難投訴上升較快。全年汽車投訴373件,占投訴總量2.70%,同比小幅上升。除此之外,河北省消協還公布了2013年全省消協組織受理的10個具有代表性的案例,其中,汽車就占一例。
點評:由于有關法律規范相對滯后,且目前“汽車三包”10月剛實行,當購買的汽車出現問題后其訴求往往無法得到滿意解決,致使糾紛不斷,此類投訴也已經成為消協較難處理的投訴問題之一。主要集中體現在以下4個方面:一是車行存在搭售保險現象;二是售后拖延,維修時間過長;三是汽車售后服務主動性較差;四是經營者對于汽車的售后問題口徑往往很統一,且各生產廠家對易損部件規定期限不夠統一,不管是小毛病還是大問題,統統以修為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