經濟導報記者 孫秀紅 為救助患者、控制病情,我國從2004年開始對艾滋病患者實行“四免一關懷”政策。但如果免費治療艾滋病出現藥物副作用,醫療機構是否該擔責呢? 去年底,艾滋病患者菏澤市曹縣農民小菲(化名)因所接受的免費治療用藥存在副作用而致其臉部脂肪流失,在當地起訴了曹縣疾控中心,要求縣疾控中心賠償其工資損失和精神損害撫慰金共計12萬余元。這是我國首起艾滋病患者因用藥不當而狀告疾控中心的案例。 作為小菲的代理律師,山東天宇人律師事務所律師劉書慶25日接受經濟導報記者采訪時認為,“醫療機構負責艾滋病藥品的發放和對患者的隨訪,是典型的醫療行為,與患者構成了醫患關系,理應對醫療損害擔責。” 據了解,該案于去年底在曹縣人民法院一審判決駁回原告訴求。但上周菏澤市中院二審認為一審不當,指令曹縣法院再審。
藥物副作用致臉部受損
小菲是曹縣的普通農民,2005年8月4日被確診為艾滋病毒(HIV)攜帶者,同月25日開始在曹縣疾控中心免費接受抗病毒藥物治療,負責醫生給她安排了司他夫定(D4T)、拉米夫定(3TC)、奈韋拉平(NVP)三聯療法。其后她一直在廣東打工。 從2007年年初開始,小菲的臉部開始日漸消瘦。2008年夏天,她前往廣東省HIV定點醫院就診,被確診為脂肪流失,醫生建議需要換掉D4T。鑒于當時國內HIV免費治療關系必須與戶籍掛鉤,小菲于2008年年底將廣州醫生的意見轉告了其在曹縣的負責醫生。2009年1月,負責醫生把D4T換成了齊多夫定(AZT)。 由于未能及時更換藥物,小菲的臉部脂肪流失情況嚴重,致使其臉型發生很大改變,甚至到了可怕的程度。2007年6月,小菲被單位辭退。此后又到過多家單位面試,均被婉拒。因相貌和疾病遭受歧視,小菲不但失業了,也給生活帶來很大壓力。 由于脂肪流失具有不可逆性,致使小菲的臉無法自然恢復,其后她與曹縣疾控中心未能就賠償問題達成一致,去年10月12日,小菲訴至曹縣人民法院,要求縣疾控中心賠償其工資損失和精神損害撫慰金共計12萬余元。
二審勝訴
據劉書慶介紹,我國從2004年開始對艾滋病人實施“四免一關懷”政策,小菲屬于免費治療范疇。 根據2004年出版的全國通用的《國家免費艾滋病抗病毒藥物治療手冊(指南)》,“結合我國現有資源,推薦的首選方案為:D4T+3TC+NVP”;同時,手冊明確指出:“原則上對使用原方案出現明顯毒副作用或拒絕原方案而退出的病人可建議換藥。”2009年版的世衛組織指南建議將D4T淘汰。去年,世衛組織再次更新指南,建議各國逐漸替換D4T。 “雖然這是推薦方案,但醫療單位仍需承擔責任。”劉書慶說,這是法院庭審時,他特別強調的。中國的艾滋病免費治療,有的地方由醫院發放藥物,有的地方由疾控中心發放藥物,兩者承擔了相同的功能。曹縣疾控中心在艾滋病治療方面承擔的是醫療機構職能,負責藥品發放和對患者隨訪,是典型的醫療行為,與患者構成了醫患關系。 不過,被告律師認為,曹縣疾控中心是公益事業單位,不屬于醫療機構,對患者的隨訪行為不是診療行為,原、被告間不形成醫患關系。一審法院認為,曹縣疾控中心免費提供抗艾滋病病毒藥品,并進行醫學隨訪,是依法對艾滋病患者及感染者采取的艾滋病防治關懷救助措施,不屬于民事案件審理范圍。因此,該院駁回了小菲的起訴。 小菲不服,向菏澤市中院提起上訴,要求撤銷一審判決。 “曹縣疾病預防控制中心如因過錯侵害他人民事權益,被侵權人有權請求其承擔侵權責任,因此,原審法院以本案不屬民事案件審理范圍為由駁回(原告)的起訴不當。”菏澤市中院的判決書這樣表述。 “二審是實質性的勝利。”為該案奔波了半年的劉書慶說,他對該案的最終判決充滿期待。 劉書慶認為,該案的意義還在于這是國內首起艾滋病治療副作用案,具有典型意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