繼支付業務的“網聯”之后,開展征信業務的“信聯”也將誕生。昨晚,央行官網宣布,中國人民銀行正式受理了百行征信有限公司(籌)的個人征信業務申請,并將相關情況予以公示。
從公示的信息來看,百行征信是由中國互聯網金融協會與首批8家個人征信試點機構共同出資,注冊資本為10億元,其中中國互聯網金融協會持股36%。此外,根據擬任董監高人員名單顯示,信聯董事長(兼總裁)將由匯達資產托管有限責任公司董事長朱煥啟擔任。
不過,南都記者注意到,信聯如何解決數據源、運營模式等問題仍不明確。
百行征信:九個股東信息公示
根據公示信息顯示,百行征信最大股東為中國互聯網金融協會,持股36%。其他8家為此前個人征信牌照試點機構,各持股8%,分別是芝麻信用管理有限公司、騰訊征信有限公司、深圳前海征信中心股份有限公司、鵬元征信有限公司、中誠信征信有限公司、考拉征信有限公司、中智誠征信有限公司、北京華道征信有限公司。
此次同時曝光的還有擬任董監高人員名單,董事長(兼總裁)朱煥啟;董事許其捷、楊彬、奚波、酈永達、李臣、鄭浩劍、邱寒、唐凌、陳向軍;監事陳波、毛振華、盛希泰、谷國良。
其中,擬任百行征信董事長的朱煥啟,根據公開資料顯示,現任匯達資產托管有限責任公司董事長,而匯達資產托管有限責任公司是經財政部和銀監會批準、并在國家工商總局注冊登記的具有獨立法人資格的國有獨資非銀行金融機構。
挑戰:數據源共享難題待解
然而,“信聯”阻力不少,目前各家數據服務商之間以鄰為壑、數據污染、非法搜集、倒賣個人數據的現象較為嚴重,數據孤島問題突出。信聯如何解決數據源、運營模式等問題,亟待解決。
如萬存知所言,“信聯”的成立需要發起的成員自愿共享客戶信息。對此,首批接近試點征信機構人士曾向南都記者表示,似乎各家征信試點機構都不太愿意共享自己的數據。對于“信聯”成立后,各成員機構如何解決數據共享等問題,上述人士表示不想多談。
“打破信息孤島,信息共享是未來趨勢,但目前來看還需要一定的時間”,易觀智庫高級分析師馬韜則向南都記者表示,如果有所要求,聯合申請的企業會進行一定程度的信息共享。
盡管百行征信仍面臨一系列機制與協作問題,然而,毫無疑問央行版“信聯”的出現對中國征信業健康發展意義重大。江蘇省互聯網金融協會副會長周治翰表示,百行征信通過多維度的征信記錄,將打通當前各個機構之間的“信息孤島”,通過對信用信息的有效整合和充分利用,降低社會交易成本,服務于我國經濟社會發展和人民群眾的金融需求。
定位:與人行征信中心錯位發展、功能互補
早在2015年1月中國人民銀行就下發了《關于做好個人征信業務準備工作的通知》(下稱《通知》)同意8家社會機構開展個人征信業務,試點已滿3年,但個人征信牌照仍未下發。
去年4月,中國人民銀行征信管理局局長萬存知在個人信息保護與征信管理國際研討會上曾表示,8家進行個人征信開業準備的機構沒有一家合格。
為了解決個人征信試點中面臨的問題,萬存知在《個人信息保護與個人征信監管》一文中表示,如果若干人、若干經濟組織,從自愿共享客戶信息的角度出發聯合申辦一家個人征信公司,則是完全可能的。
當前,人行征信中心已覆蓋持牌金融機構的債務信息,因此新培育的個人征信機構需要填補人行征信中心難以覆蓋的領域,必須能夠在全國全面采集第二個領域和第三個領域的債務信息,與人行征信中心形成錯位發展、功能互補。
而“信聯”的成立主要是為了解決個人征信產品的有效供給不足,機構之間存在信息孤島,過度多頭借貸、詐騙借貸猖獗等問題,甚至還有一些平臺魚目混珠,打著征信的名義過度采集個人信息等。
因此,剛批籌的信聯將定位于建立國家基礎性信用信息數據庫,將與現行央行征信中心形成有效補充。根據公開信息和財新報道,信聯致力納入央行征信中心未能覆蓋到的個人金融信用數據,數據來源將是“200多家網貸公司、8000多家縣域的小貸公司、消費金融公司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