受“逆周期因子”系數調整影響,人民幣在近幾個交易日出現了小幅回調,在岸人民幣對美元一度回調至6.52一線。
申萬宏源(5.330, 0.00, 0.00%)宏觀首席分析師李慧勇認為,逆周期系數調整不代表匯率政策變化,這一微調顯示當局有信心讓市場更多地來決定人民幣匯率。興業研究表示,在匯率預期相對均衡、常態化干預已退出的基礎上,降低逆周期影響可謂水到渠成。
“需要注意的是,目前只是暫時性削弱了其影響,而并非完全放棄逆周期因子,更不代表央行有意引導人民幣貶值。”興業研究認為,此次調整可能助力近期美元對人民幣階段性上行,但在基本面變化之前,仍維持全年人民幣匯率穩中有升的判斷。
申萬宏源認為,今年美元指數大概率圍繞92震蕩,相應美元對人民幣匯率波動區間可能在6.3~6.6;中金公司則維持今年底人民幣對美元匯率6.28的預測不變。不少機構認為,在雙向波動加大的同時,人民幣匯率有望在2018年呈現穩中略升的態勢。
人民幣升值按暫停?
1月9日,“人民銀行暫停逆周期因子”的消息在市場流傳,受此影響,人民幣在岸、離岸匯率也隨之迅速走貶。當日,離岸人民幣對美元一度突破6.53,在岸人民幣對美元收盤價報6.5207,較上一交易日官方收盤價跌251點。
有觀點就此認為,2017年12月中下旬以來,人民幣對美元顯著走強,央行此時調整逆周期因子系數,更主要在于避免人民幣短期過快升值。
人民幣對美元此前為何會出現大幅升值?人民銀行參事盛松成分析稱,人民幣匯率不僅相對于美元升值,對歐元、英鎊等主要貨幣均有走強,這背后一方面是中國金融市場利率相對于其他經濟體較高,另一方面中央經濟工作會議提到保持人民幣匯率在合理均衡水平上的基本穩定,提振了市場信心。此外,美元指數下跌也是匯率短期波動的重要原因。
德國商業銀行首席中國經濟師周浩認為,人民幣此輪升值并非中國央行主導。在連續近半個月的升值后,人民幣于1月5日開始出現了小幅回調,在岸人民幣最高觸及6.4760后一度調整至6.52一線。
對于“逆周期因子”的傳聞,人民銀行9日對第一財經回應稱,在人民幣對美元匯率中間價報價模型中,計算“逆周期因子”的“逆周期系數”由各人民幣對美元匯率中間價報價行自行設定。各報價行會根據宏觀經濟等基本面變化以及外匯市場順周期程度等,按照其內部報價模型調整流程決定是否對“逆周期系數”進行調整。
逆周期因子隱退
知名外匯專家韓會師表示,各家報價行將逆周期因子系數調整為0就可以使中間價不再受其影響,令逆周期因子暫停對中間價發揮作用,使人民幣匯率定價機制更為透明。
2017年5月,央行為了降低中間價形成過程中的“順周期性”,在匯率定價模型中引入“逆周期因子”。而人民幣對美元中間價2017年全年累計上漲6.16%,創下了九年來最大年度漲幅。
申萬宏源認為,引入逆周期因子有效打破了人民幣單邊貶值預期,通過校正外匯市場的順周期性,基本糾正了2017年上半年人民幣對美元升值不足的問題,也帶動一籃子匯率回到與中國經濟基本面相符的合理水平,逆周期因子的任務已階段性完成。
在各家報價行將逆周期因子系數調整為0后,人民幣中間價定價公式將由“收盤匯率+一籃子貨幣匯率變化+逆周期因子”重新回到“收盤匯率+一籃子貨幣匯率變化”。
對此,申萬宏源認為,逆周期系數調整有利于增加人民幣對美元的彈性。理論上來說,逆周期因子應該能起到雙向穩定作用,但觀察2017年逆周期因子運行結果,在人民幣升值預期較為強烈時仿佛并沒有起到抑制作用。這可能是因為央行主要著力于解決貨幣政策執行報告中提到的“非對稱貶值”問題,相應對升值的調整幅度進行了適度放松。
申萬宏源認為,逆周期系數調整不代表匯率政策變化,這一微調顯示當局有信心讓市場更多地來決定人民幣匯率。
事實上,無論是引入還是調整逆周期因子,均不會改變外匯供求的趨勢和方向,只是適當過濾了外匯市場的“羊群效應”,促進市場行為更加理性。從這一點來看,一方面說明央行認為當前外匯市場不存在嚴重的非理性行為,另一方面也說明當前市場預期較為健康。
“需要注意的是,目前只是暫時性削弱了其影響,而并非完全放棄逆周期因子,更不代表央行有意引導人民幣貶值。”申萬宏源稱。
跨境管理的“疏與堵”
與此同時,監管對跨境資金管理有疏有堵。
國家外匯管理局最新數據顯示,2017年12月外儲增加207億美元,連續第11個月上升。
交通銀行(6.340, 0.02, 0.32%)金融研究中心研究專員劉健認為,2018年1月以來,匯率估值因素對外儲仍有正向促進作用,歐美等國資產價格上漲也對外儲有正向推動作用。總體來看,預計1月跨境資本可能為小幅凈流入,資本流動因素對外儲的貢獻可能為正。短期內,預計外匯儲備將維持增長態勢。
劉健判斷,在人民幣匯率穩中有升及雙向波動走勢背景下,我國跨境資金流動和境內外主體交易行為進一步趨于穩定和平衡。
近期,國家外匯管理局發布了《關于規范銀行卡境外大額提取現金交易的通知》,新增了“每人每年(所有卡)提現累計不得超過10萬元人民幣”的限制,避免了一人多卡規避外管局監管的行為。
此外,2018年伊始,中國人民銀行發布了《關于進一步完善人民幣跨境業務政策促進貿易投資便利化的通知》。
人民銀行明確規定,凡依法可使用外匯結算的跨境交易,企業都可以使用人民幣結算。支持銀行以服務實體經濟、促進貿易投資便利化為導向,按照現有人民幣跨境業務政策創新金融產品,提升金融服務能力,滿足市場主體真實、合規的人民幣跨境業務需求。
興業研究認為,人民銀行發布這一通知主旨在于擴大人民幣跨境業務,是為資本賬戶開放所做的努力。“央行發文目的是擴大人民幣跨境結算,屬資本開放布局的一部分;外管局則是為了打補丁、控境外購匯。”
“總體來看,我國資本賬戶自由兌換的長期目標,以及短期內限流出的跨境審慎監管基調不變,給予2018年人民幣匯率相對穩定的基礎。”興業研究稱。
波動擴大下或穩中有升
對于“逆周期因子”系數調整,興業研究認為,此次調整與其預判的中間價定價機制在2018年進一步市場化改革相一致,在匯率預期相對均衡、常態化干預已退出的基礎上,降低逆周期影響可謂水到渠成。
對于2018年人民幣匯率的走勢,市場人士普遍認為,大概率將呈現雙向波動加大的態勢,不少機構判斷稱,人民幣匯率有望呈現穩中略升的態勢。
盛松成近日表示,對人民幣匯率全年的初步預測在6.6左右。人民幣不會大幅度升值,也不會大幅度貶值。
盛松成認為,七大因素決定人民幣在2018年的走勢:第一,美元進入加息周期;第二,美元資產有回流需求;第三,美國經濟復蘇可期;第四,中國經濟依然好于大多數國家;第五,中美利差依然較大;第六,中國金融去杠桿不會放松,國內流動性依然較緊;第七,資本不會大量外流。
“前三個因素使人民幣不會大幅升值,后四個因素使人民幣不會大幅貶值。”盛松成稱。
興業研究認為,此次調整可能助力近期美元對人民幣階段性上行。但在基本面變化之前,仍維持全年人民幣匯率穩中有升的判斷。此外,直接干預逐漸退位,2018年需密切關注利差與匯率的聯動關系。
第一財經注意到,1月10日人民幣已重回升勢,截至16:30,在岸人民幣對美元官方收盤價報6.5179,較上一交易日官方收盤價漲28點,較上一交易日夜盤收盤漲106點;而截至20:40,在岸人民幣對美元報6.5058,當日漲幅達148bp。
興業研究分析稱,恢復貶值方向的正常彈性、增加匯率波動,有助于避免套息交易再度轉正的情況下重蹈2014年之前的單邊行情。匯改窗口期下,市場化供求影響的占比趨勢性上升,人民幣全年波動區間如期擴大。
中金公司也認為,“逆周期系數”公式調整可能對人民幣匯率造成一定擾動,但影響偏向于短期,不會改變中長期人民幣升值的趨勢。
基本面仍將是支撐
“我們仍然維持今年底人民幣對美元匯率6.28的預測不變。政策微調也反映政策當局對于資本開放更加有信心,2018年資本賬戶有望重啟開放節奏。”中金公司表示。
其根據是, 2017年以來,隨著中國經濟企穩回升,市場對人民幣貶值預期減弱,外匯流出壓力逐步緩解。2017年全年人民幣對美元中間價升值6.2%,在岸價格升值6.7%,離岸價格升值7%。過去幾個月外匯占款(變動)由負轉正,2017年全年外匯儲備增加1,294億美元。中金認為,2018年人民幣匯率基本面有望進一步改善。
“基本面因素改善將進一步支持人民幣匯率在2018年走強。我們預計2018年中國經濟進一步好轉,國內貨幣政策退出寬松,政策利率和市場利率都將繼續上行。”中金公司稱。
第一財經記者發現,中美國債利率近日再度出現齊升的現象。截至1月10日,美國10年期國債收益率升至2.59%,創下2016年11月以來新高。中國10年期國債收益率1月10日收盤報3.97%,10年國開債也再度突破5%。
記者注意到,中金公司對未來兩年中國經濟增長預期相對樂觀,近日已將2018和2019年的實際GDP同比增速預測上調至7.0%和6.9%,將2018和2019年CPI預測上調至2.6%和2.8%。
申萬宏源宏觀團隊李慧勇、邱滌凡認為,在當前逆周期因子的任務已階段性完成的時點,暫停逆周期因子的運行,有利于避免美元波動導致人民幣相應波動幅度的不對稱問題繼續積累。
“我們判斷,今年美元指數大概率圍繞92震蕩,相應美元對人民幣匯率波動區間可能在6.3~6.6。”申萬宏源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