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經濟導報記者 時超
13日,中國鋼鐵工業協會會長靳偉表示,鋼鐵行業去產能雖然取得了階段性成果,但基礎還不牢固,當前尤其需要高度警惕新一輪產能擴張的沖動。對此,國創展博宏觀研究部首席分析師李瑞華14日對經濟導報記者分析稱,近兩年鋼鐵、煤炭等行業去產能任務超額完成,已逼近“十三五”目標上限,現有產能壓縮空間有限。“下一步‘黑色系’產能調控的重點,或在新興產能、僵尸企業處置等方面。”李瑞華認為。 相關統計顯示,去年鋼鐵業去產能超額完成了全年5000萬噸目標任務,1.4億噸“地條鋼”全面出清。其中,河北、江蘇、山東等省份和有關央企表現突出,合計粗鋼壓減量約占全國的75%。 具體到山東,去年9月底全省就已完成國家批復下達的2017年化解過剩鋼鐵產能任務,涉及生鐵175萬噸、粗鋼527萬噸。同時,也完成了省內255萬噸煤炭產能退出的年度任務。 李瑞華認為,超額完成任務給下一步產能調控帶來了動力,同時也帶來了壓力,“隨著產能過剩矛盾的有效緩解,相關產品價格也出現了回升,帶來企業復產沖動,所以新增產能今年初就受到政策關注。”如,近日工信部印發的《關于印發鋼鐵水泥玻璃行業產能置換實施辦法的通知》就指出,只有同時滿足“1個必須+6個不得”的產能才可以置換,同時進一步加嚴了置換比例要求。 經濟導報記者注意到,《山東省煤炭工業中長期發展規劃(2016-2030年)》也提出,嚴控省內新增產能、壓減現有產能,實現煤炭產量逐年下降,到2020年省內煤炭產量控制在1億噸以內,2030年煤炭產量控制在6000萬噸左右。 對新增產能的約束,也呼應了消費端的調整。山東省發改委副主任魏建強介紹,山東省規劃到2020年煤炭消費較2012年下降2000萬噸以上,到2030年在2020年的基礎上繼續下降5000萬噸左右,屆時山東煤炭消費占比將由目前的80%下降到55%左右。
編輯:行者
[山東財經網聲明]:凡本網注明“來源:經濟導報·山東財經網”的所有作品,版權均屬于經濟導報·山東財經網。經濟導報·山東財經網與作品作者聯合聲明,任何組織轉載、摘編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敬請注明出處和作者,違者必究!。凡本網注明來源非經濟導報·山東財經網的作品,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信息,更好地服務讀者,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本網亦不對其真實性負責,持異議者應與原出處單位主張權利。如稿件版權單位或個人不想在本網發布,可與本網聯系,本網視情況可立即將其撤除。如因作品內容、版權和其它問題需要同本網聯系的,請30日內進行。
郵編:250014 電子郵箱:sdenews@126.com
備案號:魯ICP備09023866-44號 魯新網備案號:201000112
違法不良信息舉報電話:0531-85196503 郵箱:sdenews@126.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