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18年我國經濟將繼續保持平穩;跨境資本流動將持續改善;貨幣政策將更趨收緊,境內外利差將持續在安全邊界上;匯率和跨境資本流動管理措施不會輕易放松;美、歐、日等發達經濟體經濟同步回暖,貨幣政策由分化轉為一致,美元指數上漲基礎弱化。
王有鑫
2017年,人民幣匯率意外收獲上漲,出乎市場預料,究其原因,一方面忽視了中國經濟韌性和政府管理匯率的有效性,另一方面高估了美國稅改作用和美元指數走勢。2018年國際國內市場面臨的環境更加復雜多樣,市場對于人民幣匯率走勢預測出現明顯分化,對于2018年美國加息節奏、美元指數走勢、中國經濟形勢、中國貨幣政策松緊程度等問題判斷都存在明顯分歧,加大了2018年匯率走勢判斷的難度。
2017年人民幣匯率由貶入升原因
從人民幣對美元匯率指數看,2017年人民幣匯率強勢升值(見圖1)。2017年,人民幣對美元匯率年度升值幅度高達6.72%,僅次于2007年和2008年水平,處于歷史較高水平,一舉逆轉過去三年連續貶值態勢。與此同時, 2017年CFETS人民幣匯率指數基本保持穩定,在94上下浮動,波幅不超過3.5%。CFETS貨幣籃子共有24種貨幣,從人民幣兌主要籃子貨幣匯率走勢中可以發現,2017年人民幣兌籃子貨幣有升有降,比如人民幣對美元、港元、新西蘭元、日元、盧布等實現升值,對歐元、林吉特、泰銖、英鎊、新加坡元、澳元、加元等貶值。升貶值貨幣在籃子中的權重占比基本各半,因此,帶動CFETS匯率指數基本穩定。
人民幣匯率由貶至升經歷完整周期有其內在邏輯,2017年五大因素同步變化帶動人民幣匯率走強。
一是中國經濟增長由下行趨勢轉為基本穩定。經濟增長是決定匯率長期走勢的基礎,經濟穩則信心穩、則匯率穩。進入2017年以后,中國經濟逐漸企穩,工業去產能效果逐漸顯現,工業PPI和工業企業利潤增速同比大幅提高,穩定了市場信心,外資流入逐漸增加,對外投資也逐漸趨于理性。2017年GDP實際增速為6.9%,較2016年提高0.2個百分點,均衡匯率中樞提高,為匯率穩定提供了有利支撐。
二是跨境資本流動由大幅流出轉為基本平衡。綜合考慮非儲備性質的金融賬戶逆差與凈誤差與遺漏項目發現,2015年下半年我國跨境資本共流出4332億美元,2016年進一步擴大至6279億美元。而2017年前三季度已降至508億美元,如果只觀察合法流動渠道下的非儲備性質的金融賬戶,更是由逆差轉為順差,合計流入1121億美元。跨境資本流動形勢改善支撐人民幣匯率企穩(見圖2)。
三是美元指數由上行轉為下調。人民幣匯率表現為隨美元指數變化而反向波動。美元自2012年進入新一輪牛市周期,自2017年初達到本階段高點103,自此之后隨著“特朗普交易”退潮、新政開展不及預期、長期國債收益率加息后不升反降、歐元英鎊日元等非美貨幣強勢反彈,使美元指數大幅回落,目前在91下方。根據人民幣匯率中間價形成公式,帶動人民幣被動升值。
四是匯率管理更趨積極主動。“8·11匯改”之后央行采取了一攬子措施應對,匯率管理更加積極主動。早期主要采取外儲直接入市干預、窗口指導、口頭干預等手段,后期增加了利率調匯率、征收遠期購匯風險準備金率等價格手段,同時輔以中間價形成機制改革和“擴流入、限流出”等政策。匯率管理工具更加完備,對國際國內時局和內外部、金融市場之間的聯動情況把握更加清晰,管理效果越來越好。
五是境內外利差由收窄轉為擴大。2017年以來,我國在不調整政策利率的情況下,通過金融去杠桿,使M2和社融增速下降,收緊市場流動性,貨幣市場利率和其它短端利率大幅提升,尤其是2017年5月以來表現更為明顯。與此相反,美國10年期國債收益率在加息后變化不大,境內外無風險利差再次擴大,既阻止了境內資本大規模外流,也吸引了外資流入(見圖3)。
2018年人民幣匯率走勢研判
上述五點因素在匯改前后的變化構成了匯率周期轉換的基礎。因此,判斷2018年人民幣匯率走勢不可避免地要對上述因素走勢進行分析。而在分析之前,可能需要解決幾個與上述因素密切相關的疑問:一是2018年中國經濟會繼續企穩還是再次下行?二是美聯儲加息是快還是慢,美元指數會升還是降?三是我國貨幣政策是會繼續收緊還是維持現狀?四是外匯管制會放松還是保持不變?對這四個問題的不同回答,將影響對人民幣匯率走勢的判斷。
第一,中國經濟增長曲線:不是V,也不是倒U,仍是L。2017年實際GDP增長率為6.9%,明顯超出市場預期。如果就此認為經濟增速將實現“V”型反轉,似乎言之尚早。2017年中國經濟的穩定主要不是由需求增加導致的,而是過剩產能被市場或行政手段去掉、無效供給減少導致的。主要表現為工業品出廠價格指數上升,包括國企和私企在內的企業盈利改善,銷售增加。與此同時,消費者物價指數維持在低位,經濟增長質量改善。過去工業去產能與金融去杠桿兩個問題疊加,使中國面臨的問題復雜化。2017年隨著企業盈利改善,實體領域去產能和穩定杠桿問題基本化解;金融領域去杠桿也取得一定成效,M2和社融增速回落,銀行同業、通道和表外理財業務得到一定控制,經濟增長基本面得到改善,金融機構和企業資產負債表得到優化。從2017年全國金融工作會議和中央經濟工作會議表態看,預計2018年金融去杠桿仍將持續,需求端還將面臨一些挑戰,尤其在全球貨幣政策同步趨緊背景下,國內流動性將繼續收緊,貨幣市場利率和企業融資成本大概率將繼續走高,企業投資和個人消費信貸需求將得到部分抑制,經濟增長仍面臨一定挑戰。因此,供給端趨穩,需求端面臨重構沖擊,將導致2018年GDP增速小幅回落,不會出現倒“U”型激烈場面,中國經濟仍處于“L”型底部,進一步積蓄反轉力量。
第二,美聯儲加息只慢不快,美元指數易貶難升。目前市場對于今年美聯儲加息次數存在明顯分歧,支持加息4次、3次和2次的都不在少數,根本分歧在于對美國經濟走勢和通脹的差異判斷。支持過快加息的一派認為,美國經濟復蘇已基本穩固,隨著特朗普稅改正式推出,2018年美國經濟將明顯走高,投資和消費增長也將帶動通脹指數迅速達到2%目標水平,因此,美聯儲將以更快速度加息。然而,他們忽視了稅改和加息政策本身是相悖的,如果加息過快將抵消稅改對投資和消費的刺激作用,也夸大了稅改對經濟的促進作用,預計2018年美國經濟只會較2017年小幅增加0.1-0.2個百分點,不會出現明顯躍升。而且,目前美聯儲加息除了受經濟基本面影響,受國內政局的影響在加大。一方面,2月份新的美聯儲主席將上臺,貨幣政策取向成疑,特朗普支持溫和加息和弱勢美元政策,這一屆美聯儲將在很大程度上受特朗普影響。而且根據過去的經驗,一季度受嚴寒天氣影響,美國經濟增速通常都不高,因此,一季度加息概率不大。另一方面,美國將于11月份啟動中期選舉,從近期政府短暫關門事件看,共和黨很有可能喪失在參眾兩院多數席位,特朗普今后兩年政策推出和執行受限,將影響未來美國經濟增長預期。因此,下半年美聯儲可能只會加息1次。此外,2017年歐洲和日本經濟超預期復蘇,貨幣政策轉向預期升溫,英國和加拿大央行也正式啟動加息進程,主要發達經濟體經濟增長和貨幣政策由分化轉為一致,將帶動美元指數繼續回落。從全年來看,美元指數大概率將降至90以下,將由牛市進入熊市。
第三,貨幣政策將繼續收緊,中美利差依然處于高位。從中央經濟工作會議可以看出,2018年貨幣政策主要目標是防風險、促增長和金融去杠桿。這與去年7月全國金融工作會議“服務實體經濟、防控金融風險、深化金融改革”三項任務一脈相承。在這個大背景下,預計2018年我國貨幣政策將主要采取“隱性加息+擴表+嚴監管”的操作手段。一是價格工具趨于緊縮,MLF、逆回購等操作利率整體將繼續波動上行,既符合國際利率中樞上移趨勢,又能縮窄操作利率和貨幣市場利率之間的差距,保持中美利差在安全邊界上,理順價格信號,抑制市場過度投機和套利行為。二是數量工具保持適度增長,利用公開市場操作和創新金融工具,如特殊時點的臨時準備金動用安排、MLF、SLO等,主動調節流動性,確保資產負債表一定增速,既滿足市場流動性需求,又可以控制市場利率過度上行,支持實體經濟發展。三是繼續保持嚴監管和金融去杠桿,可以防控因市場環境變化對金融系統的沖擊,避免影子銀行和資產價格調整風險跨市場、跨機構、跨產品蔓延和傳染,防范“明斯基時刻”發生。
第四,外匯管制有收有放,跨境資本流動有望再次實現凈流入。從2017年12月底外管局嚴格境外取現等措施看,跨境資本流動管理措施不會輕易放松。不過,在人民幣的跨境流動上將給予更多支持。1月5日,央行發布《關于進一步完善人民幣跨境業務政策促進貿易投資便利化的通知》,在堅持“服務實體經濟、促進貿易投資便利化”的基礎上,鼓勵企業使用跨境人民幣結算,同時放開個人其他經常項目下的人民幣跨境收付業務,支持個人跨境使用人民幣。人民幣在實體經濟領域的跨境使用和流動將減少匯率的無序波動,結合目前的跨境資本流動態勢和貨幣政策走勢,預計2018年我國跨境資本流動將再次實現凈流入,將支撐人民幣匯率繼續走強。
從上述情境看,2018年我國經濟將繼續保持平穩;跨境資本流動將持續改善;貨幣政策將更趨收緊,境內外利差將持續在安全邊界上;匯率和跨境資本流動管理措施不會輕易放松;美、歐、日等發達經濟體經濟同步回暖,貨幣政策由分化轉為一致,美元指數上漲基礎弱化。因此,2018年上述因素將支撐人民幣匯率繼續走強,預計全年升值2.5%左右,人民幣對美元匯率將收于6.35上下,助力人民幣匯率逐漸達到“8·11匯改”當天水平。但不同時點走勢會有所差異,在人民幣春季上漲攻勢升破6.4后,人民幣匯率會處于基本穩定態勢,圍繞6.4上下波動,二、三季度有調整壓力,四季度升值預期會再起。全年呈微笑曲線走勢,兩頭高中間低。主要是考慮到歐元區可能會在四季度加息,完全退出量化寬松政策,美國二、三季度加息概率較高,四季度中期選舉后,特朗普政策推進可能會受到更大掣肘,將抑制美元年底走勢。
企業應對措施
匯率波動增加了企業進出口貿易定價和海外投資經營的不確定性,企業應對策略主要有五點。一是可以采用金融套期保值工具規避匯率波動風險,如遠期、期權、期貨、交叉貨幣互換等工具。按通常慣例,外匯風險敞口的80%-90%可以做套保,主要基于實際交易需求,剩余風險敞口視市場情況變化,自主安排。二是在合同中約定匯率補償機制。比如在匯率波動5%或以上時要求額外補償或重新定價。三是采取人民幣計價、結算。增加本幣在跨境結算中的使用,既符合央行最新政策規定,又可以減少匯兌損益對企業利潤的影響。四是可以采取自然對沖方式。通過直接購買東道國貨物或商品,將貨幣轉化為貨物運回國內。五是采取“收硬付軟”方式規避風險,在進口貿易中支付匯率波動大的貨幣,在出口貿易中主張收取強勢貨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