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報記者 孫羅南 濟南報道
臨近春節,年貨銷售進入旺季。近年來,不少市民的購物清單上多了些“洋年貨”——各樣的進口商品被放入了“購物車”。 有機構發布的數據顯示,受益于跨境電商市場普及,海外商品在年貨市場中占比達63%,二線城市進口年貨需求激增,新年限定商品以及零食禮盒、酒水飲料成為進口年貨準備重點。 從傳統年貨到進口商品,見證著消費升級的趨勢。越來越優惠的關稅政策也在一定程度上刺激了春節進口年貨消費熱。與此同時,跨境電商也在借此機會從年貨市場中分一杯羹。
“50噸進口海鮮出完了”
徐意評最近很忙,手中的電話一個接一個,“年底了,都挺忙的。我們現在感受非常明顯,最近一段時間銷售很火爆,還有些公司來團購進口年貨。” 徐意評是山東環港網絡科技有限公司的創始人兼CEO,跨境電商是這家公司的業務之一。他們在濟南打造了跨境電商品牌“你的世界”,去年還在漢峪金谷開設了O2O體驗店。 “我們年前備了近50噸進口海鮮,現在基本上都出完了。”徐意評6日對經濟導報記者說,這些貨都是1月之前訂的,“要是1月份再訂,很多貨都訂沒了。” 他說,這些進口海鮮“是在寧波保稅區的產品檢驗庫里出來的,在北上廣那邊出的量非常多,我們也是提前訂的貨。要了很多貨,現在都快賣完了”。 進口商品成了消費者年貨禮品單中的選項之一。徐意評說的這些進口海鮮禮盒,“最貴的一款599元,里面包括原裝進口的帝王蟹、蝦、魚等。” “進口年貨讓大家的選擇性更多了,而且包裝、品質都很好,價格上也比較親民,有的還一直在搞活動。”徐意評對經濟導報記者說。 價格上日益“親民”,一方面是因為,“年底進貨量大了,從源頭上價格就往下壓。”徐意評說,另一方面,接連的政策“利好”,也在刺激銷售熱潮。進口海鮮將成為受益對象之一。 “今年進口海鮮的關稅要降,而且幅度還挺大。這也是好消息,畢竟,這么多年一直沒降過。”徐意評對經濟導報記者說,“進口海鮮有部分稅降下來了,價格肯定還會往下走。” “但是今年春節是趕不上這個政策了。”徐意評說,到今年中秋節或明年過年,價格預計能顯現出來。
“想法兒把價格降下來”
近年來,涉及“海淘”的政策經歷了多次微調,這也在逐步引導消費者通過更正規的渠道購買進口商品。 在徐意評看來,“海鮮降稅,就是一個信號,以后大家買進口的商品,可能會更便宜,我們采購價格可能也會更低。” 徐意評表示,國家相關政策在尋求將一些好的進口產品通過跨境電商這種模式引進來,“也在想法兒怎樣把價格降下來,讓消費者能夠買到更多進口商品。通過這幾年摸索,也探索出一些好辦法。” 值得一提的是,越來越優惠的關稅政策,也在一定程度上刺激了進口商品消費熱。商務部發言人高峰上月在例行新聞發布會上表示,目前,我國已與24個國家和地區簽署了16個自貿協定。從已經簽訂的自貿協定來看,我國與自貿伙伴貨物貿易自由化的水平普遍比較高,最終零關稅的產品稅目數占比基本在90%以上。 “截至目前,我國已經生效實施的自貿協定有15個,涉及23個國家和地區,涵蓋了8000余種零關稅的進口產品。目前,在上述自貿協定的框架下,我國總進口額近1/3的產品可以享受自貿協定優惠關稅的待遇,其中大部分是終端消費品。”高峰說。 具體來看,東盟的榴蓮、荔枝、火龍果等熱帶水果,進口關稅由15%到30%降為零關稅;冰島三文魚進口關稅由10%到12%降為零關稅;格魯吉亞和智利的紅酒,進口關稅由14%到30%降為零關稅。 此外,瑞士部分化妝品進口關稅已經降為零。部分手表進口關稅降低了50%,并將在幾年后降為零關稅;韓國的電冰箱、電飯鍋、按摩儀、美容儀等產品進口關稅降低了40%,并將在幾年后降為零關稅。這些都豐富了我國消費者的選擇。
二線城市洋起來
隨著春節臨近,不少市民在準備年貨時,進口商品成為“年味”的重要組成部分。 在濟南一家企業工作的郭靜給家人買了不少海外美食,美國的扁桃仁、德國的啤酒、丹麥的曲奇、智利進口車厘子,“合著40多元一斤,還能接受,主要也是過年了,嘗嘗不同的美味。” 像郭靜這樣將進口食品納入“年貨采購車”的濟南市民不在少數。近年來,進口年貨也由新奇變得更日常化了,選擇也更多了。 “我買了一套橄欖油禮盒,五六十塊錢,還有一盒香蕉飲料,買一送一,價格還可以。”濟南市民張女士告訴經濟導報記者。 6日下午,經濟導報記者來到位于濟南市濼源大街的一家進口商品直營店,在門口處,貨架上擺放著部分進行促銷的商品———西班牙橄欖油原價119元,促銷價69元;荷蘭進口復合果味飲料原價6.9元,促銷價3.9元……有消費者正在選購。 據海外購物平臺洋碼頭發布的2018洋年貨地圖稱,“洋年貨”不再是一線城市消費者的專屬,除北上廣深之外,重慶、天津、南京、武漢、杭州成為選購洋年貨排名前5的二線城市。 整體來看,二線城市消費力顯著上升,比2016年同期進口年貨購買增長了27%。 一些年輕人還會提前將進口年貨寄回家。據統計,在購買進口年貨的群體中,有4成消費者選擇將年貨直接寄往家鄉。 在這一背景下,綜合性電商平臺也在搶占跨境購物的商機。淘寶、京東、亞馬遜等電商平臺的“年貨架”都有不少熱銷進口商品,進口年貨促銷活動也接連開啟。經濟導報記者6日在京東電商平臺看到,其開設了“中外名酒超級品類日”等。 值得一提的是,海外商家借機加大布局中國市場也是助推因素。為了迎合這一中國傳統節日,不少跨國品牌都在試圖增加中國年元素,或者迎合中國年輕消費者的喜好,注重融入中國元素。
“非試點城市”的無奈
盡管綜合性電商平臺均在發力進口年貨,不過,“就本地銷售來說,我們做的一些產品運營方向是尋求接地氣。”徐意評對經濟導報記者說。 對于未來的發展,各方也在期待著政策的信號。 徐意評表示,“因為政策的原因,濟南是‘非試點城市’,所以相關人才、技術相對缺失。” 此前,由國家相關部委批準可開展跨境電商進口業務的試點共有天津、上海、杭州、寧波、鄭州、廣州、深圳、重慶、福州、平潭10個。 自今年1月1日起,跨境零售進口渡期政策適用范圍擴大至合肥、成都、大連、青島、蘇州5個城市。也就是說,這5個城市將與上述10個試點城市享有相同的跨境零售進口政策。 進駐濟南綜合保稅區的一家進口商品經銷商負責人周莉對經濟導報記者說,“具備試點城市資格,可以開設自己的保稅倉庫,實現跨境購的功能,像濟南,只能利用鄭州、杭州等城市的保稅倉庫往這邊發貨。” “濟南基本從2015年下半年開始出現了開進口商品店的熱潮,但到2016年上半年很多都已經支撐不住了。主要原因還是濟南不是試點城市。”周莉坦言。 徐意評同樣坦言,“由于是‘非試點城市’,現在這方面的發展速度還是慢一些。” 濟南一位跨境電商界人士對經濟導報記者表示,未來趨勢還是推動跨境電商在更大范圍發展。現在都非常重視跨境電商的發展,未來逐漸在全國推開也有可能。 “我們在其它城市做了很多年,如果未來放開了(濟南成為試點城市),我們希望能從自有的技術、人才優勢上,在濟南迅速發展起來。”徐意評對經濟導報記者說。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