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資本項下逐漸開放,包括全口徑跨境融資、人民幣跨境結算試點等政策先后放開,除便利境內外貿易投資外,境內企業開始考慮從香港等境外市場融入外債資金。
其背后邏輯,一方面是政策空間逐漸打開,另一方面,境內外利率結束了2016年以來的“倒掛”,企業境外融資更有競爭力。
特別是,在美元加息、聯儲縮表、美國減稅等國際因素和中國國內“去杠桿”等交織下,人民幣利率上行,同時匯率走強,使得企業跨境人民幣融資成本上漲、需求萎縮,跨境美元融資需求旺盛。
招商銀行(31.280, 0.00, 0.00%)交易銀行部總經理助理楚建忠在接受21世紀經濟報道記者采訪時表示,境內企業轉向境外融資,一方面是受到央行全口徑跨境融資宏觀審慎管理的政策利好,另一方面也與境內貸款規模緊張、資金價格走高的市場因素有關。
對商業銀行而言,包括債務置換、補充流動資金、信用債市場替代等跨境業務或成為布局重點。
中企發債向境外傾斜
根據國際評級公司惠譽的數據,在持續控制金融風險的監管大環境下,境內市場將繼續保持收緊狀態,因此,繼去年創下歷史新高以后,2018年中國企業境外債券發行總量或將再度上漲。
2017年,受監管收緊推高融資成本的影響,中國企業的境內債券發行量5.7萬億元人民幣,下滑32%,這是自2010年以來首次出現同比下滑。包括房地產在內的部分行業也面臨境內發行方面的種種限制。這些趨勢令中國企業2017年境外債券發行量達到1178億美元的歷史最高紀錄,較上年飚升123%。
2017年末以來,監管機構進一步加大去杠桿力度,這意味著今年的境內收益率可能面臨更大的上行壓力。與此同時,監管新規應會使信貸更難通過信托貸款等形式流向受限行業。由此將使這些行業的境內融資途徑進一步減少。
因此,今年的境內債券發行量有可能再次下滑。境內再融資需求亦有所降低——截至2017年底,共計3.7萬億元人民幣的境內企業債券將于一年內到期,較2016年底下降8.6%。
企業在境外發行方面可能會面臨一些阻力。例如,據報道,國家發展和改革委員會(發改委)正在考慮限制短期境外票據發行,部分發行人曾在2017年以此方法規避發改委設定的境外發行額度要求。然而,境內市場趨緊及更高的境外再融資需求意味著 2018年的境外發行量將進一步提升。
惠譽認為,融資向境外市場轉移的趨勢并未導致企業部門風險大幅上升,風險仍然主要存在于國內的高杠桿率。大多數發行人并未過度發行遠高于其本幣現金流量的外幣債務,因此,惠譽預計監管機構將不會采取嚴苛的措施來限制企業在境外融資。
境內外融資利差接近
21世紀經濟報道記者調研獲悉,2017年以來,企業和金融機構從包括中國香港在內的境外市場通過全口徑跨境融資借入外債情況逐漸增多,越來越多的企業考慮從香港及境外市場融入資金。
楚建忠介紹,招行2017年辦理跨境融資業務折合人民幣239.95億元,同比增加263.51%。
自2016年央行實施全口徑跨境融資宏觀審慎管理以來,我國實現了外債本外幣一體化管理,拉平了中資企業和外資企業在借入外債方面的待遇,金融機構和企業可以在與其資本或凈資產掛鉤的跨境融資上限內從國外借入外債。尤其是2017年“9號文”以來,央行進一步擴大了國內企業的外債融資額度,企業可以在其資本或凈資產兩倍范圍內從國外借入人民幣或外幣外債!叭趶健庇欣趪鴥绕髽I充分利用境內境外兩個市場、兩個資源,豐富融資渠道,降低融資成本。
而從利率看,經過2016年境內外融資利率“倒掛”,2017年境內外融資利差接近。
21世紀經濟報道記者調研發現,目前,企業從事跨境融資中,“鎖匯”(即遠期結售匯)成本大約在2%,企業融資利率在Libor(即倫敦同業拆借利率)上加一定的BP點數組成,融資綜合成本在5%左右。目前,國內貸款一至五年期基準利率為4.90%,去年下半年以來,草根調研顯示各銀行存在不同程度的加價現象,在基準利率上提高利率。
在人民幣利率上行,同時匯率走強的市場環境下,跨境美元融資需求上升,出現相對優勢。近兩年來,在美聯儲加息大背景下,美元利率一路上行。3個月Libor從2016年中約0.65%上升至當前的1.79%,升幅高達1.75倍。人民幣實際利率亦大幅上行,在國內金融去杠桿的市場環境下,3個月Shibor從2016年三季度末的約2.8%上升至當前約4.7%,漲幅約68%。離岸人民幣利率的波動性更大,目前4.69%左右水平。
從人民銀行的外幣貸款數據來看:2016年外幣貸款下降折合5639億元人民幣,2017年增長折合18億元人民幣,其中2017年11月、12月已經實現連續增長。
隨著境外融資利率開始低于境內,企業開始出現擴大跨境融資的跡象。
楚建忠說,“全口徑跨境融資中,以央企、地方國資為主,制造業企業較多,消費品類企業不多。我們制定了下階段跨境融資業務的重點發展方向,包括債務置換、補充流動資金、信用債市場替代。在2018年境內融資價格走高、規模趨緊的大形勢下,作為國內企業的境外融資渠道,跨境融資有望取得新的發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