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月15日,“平安人壽智慧客服體驗周暨媒體開放日”在上海外灘智享門店正式舉行,平安人壽董事長兼CEO丁當首次詳解了支撐“智慧客服”實現所有保險業務在線辦理的四大核心能力,包括業務甄別、風險定位、在線自助、空中門店。同時也披露了“智慧客服”未來五年對公司降本增效的經營價值。
此次活動是平安集團三十周年“科技未來季”的首站,也標志著平安人壽在全國范圍開展由各地分公司總經理擔任“一日店長”的智慧客服體驗周的開啟。未來一個月,平安人壽全國范圍內的55家門店都將迎來以分公司總經理擔任店長的服務體驗周,邀請客戶全方位體驗“智慧客服“。
開放日現場,丁當以“店長”身份參與了柜面人員通過“智慧客服”為遠端客戶辦理保單紅利領取、保單貸款、客戶資料變更、保單價值部分領取四項業務的全過程,這些業務以往均需臨柜完成。
一位成功辦理完貸款的客戶通過屏幕向丁當反饋:“沒想到貸款這樣的業務竟能在短短十分鐘實現遠程線上辦理,顛覆了傳統印象中對于借錢手續繁雜的固有認知,免除了奔波門店的麻煩,便捷程度超出預期”。
據悉,隨著平安集團“金融+科技”雙輪驅動戰略的推出,將科技賦能于平安的核心金融業務,進行流程改造、成本管控、服務優化的探索已全面推進,并且成效初顯。
“智慧客服”支持所有保險業務在線辦理
目前,平安人壽客戶規模達到9000萬人,服務類型齊全且水平較為領先。業務增長的同時,未來五年平安人壽將面臨全方位的四大挑戰,包括人力成本壓力增大、服務門店擴張、風控水平迎來大數據革命以及地域性客戶體驗平均化。
隨著AI技術的日臻成熟,平安人壽依托二十余年不斷精細化、標準化的后援服務,以及不斷完善的互聯網平臺,積累了豐富、詳實的大數據。通過自主研發,開創性地將AI技術貫穿運用于保險服務的場景之中,構建出業務甄別、風險定位、在線自助、空中門店四大能力
具體來說,在業務甄別方面,依托生物識別可迅速確認客戶身份,并通過人際交互等技術洞察客戶需求進行智能推薦;在風險定位方面,基于人臉、聲紋等生物識別技術,配合平安集團海量數據對客戶進行身份鑒定并匹配風險畫像,最終依據風險預測、關系網絡、反欺詐等計算模型定位客戶及待辦業務的風險等級;在自助辦理方面,借助影像識別、自然語言處理、醫院聯網等技術和資源,通過決策樹、電子簽名等手段可支持90%以上低風險業務的自動辦理完成;而空中門店能力的構建,則是依托智能派工系統,雙向通訊、云平臺等技術服務于中風險業務的遠程視頻辦理。
通過四大核心能力的構建,“智慧客服”可支持包括保單貸款、生存金領取、保單信息確認和受益人變更、理賠等所有保險業務在線完成辦理,為業務發展帶來的服務痛點提供了全方位的解決方案。根據平安人壽的數據預測,依托智慧客服,件均服務的時長將從傳統模式的4天縮短為10分鐘,到2022年,服務人力將節約8萬人,客服門店將實現0增長,所節省的紙張資源紙張達3億張,減少的碳排放達到30萬噸。
同時,在“智慧客服”服務模式下,保全、理賠、核保等服務場景的時效實現大大提升,平均處理時長大幅降低,70%的理賠客戶可以實現30分鐘內賠付,96%的投保可以實時承保。截止目前,“智慧客服”已累計受理空中業務超4萬件,日均受理約500件,最遠服務了身處非洲的客戶,最快用時3分鐘。
丁當表示,從2004年開創以“大集中“為特點的標準化、一站式后援服務,到2014年利用移動端APP擴大服務范圍和提升服務效率,再到2017年全面推出智慧客服,平安人壽始終致力于運用最前沿的科技,為客戶帶去簡單、便捷更有品質的服務。與此同時,平安人壽也計劃進行技術輸出,讓行業領先的技術與服務惠及整個保險行業和更多的用戶。
(完)
關于中國平安
作為中國第一家股份制保險企業,中國平安(全稱“中國平安保險(集團)股份有限公司”)以“建成國際領先的個人金融生活服務提供商”為方向,目前已發展成為融保險、銀行、投資等業務為一體的綜合金融服務集團。截至2017年6月30日,個人客戶數達到1.43億。截至2017年6月末,集團總資產達人民幣約5.99萬億元,歸屬母公司股東權益為人民幣4,257.80億元。從保費收入來衡量,平安壽險為中國第二大壽險公司,平安產險為中國第二大產險公司,旗下平安養老險為業內首家專業的養老險公司,旗下平安銀行為國內首家股份制銀行,包括信托、證券、資產管理等在內的投資業務也是中國平安重要的業務支柱。此外,中國平安積極開拓包括陸金所、好醫生、平安好房、壹錢包、金融壹賬通等在內的互聯網金融業務,并在規模與用戶數方面顯著增長。截至2017年6月30日,平安互聯網用戶規模達4.03億。
中國平安在《福布斯》最新一期“全球上市公司2000強”中名列第16位;在美國《財富》雜志“全球領先企業500強”中名列第39位;除此之外,在英國WPP集團旗下Millward Brown公布的“BrandZ最具價值全球品牌100強”中名列第61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