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報記者 韓祖亦 濟南報道
上周五(2月9日),市場沒有收到證監會核發IPO批文的通知。自2015年11月此輪IPO重啟并進入常態化以來,每周五晚間“不見不散”的IPO批文,幾乎成為宣告周末來臨的固定動作。 在市場看來,9日IPO批文的“爽約”,或與上周A股指數的大幅調整有關。受到外圍股市影響,滬指上周跌幅達9.6%。目前滬指險守3100點,創業板失守1600點。 還有一組數據值得關注。統計顯示,今年以來,證監會發審委已經審核了54家(包括二次上會但不包括取消審核)企業的首發申請,其中,23家獲得通過,28家被否,3家暫緩表決,通過率僅42.6%。 在此背景下,繼去年年底以來,越來越多的擬IPO企業選擇了主動撤離,申請終止審查。“在審查從嚴的強壓下,一些質量不過硬的企業撤離‘排隊’通道,對那些質量達標的企業而言是好事,能有效縮短其等候時間,解決IPO‘堰塞湖’問題,從而使IPO審查達到動態平衡。”山東一大型投資公司的高級投資經理徐皓對經濟導報記者表示。
難熬的一周
雖然臨近新春,但上周的A股走勢,卻讓市場經歷了近兩年來最難熬的一周。 尤其是9日,滬深股市低開后均持續走低,個股難有幸免。滬指盤中一度失守3100點,最終收盤3129.85點,下挫4.05%;深成指亦下挫3.58%,報收10001.23點,驚險守住1萬點;創業板報收1592.51點,下挫2.98%。 加之6日(上周二)下挫3.35%,7日跌幅為1.82%,8日再度下跌1.43%,滬指上周周跌幅達到了9.6%。 在9日下午召開的證監會例行新聞發布會上,對于媒體關于市場大幅調整的提問,證監會發言人常德鵬并未予以回應。 不過,到了當日晚間,經濟導報記者卻發現,證監會并未按照慣例下發新的IPO批文,這或許也表達了監管層對于近期A股大幅調整的態度。
“N過1”情形并不鮮見
市場因股指的大幅調整而心驚,擬IPO企業同樣在上周憂心忡忡。 6日,證監會發行審核委員會2018年第31次和第32次發審委會議召開,審核了江蘇鼎勝新能源、江蘇藍電、江西沃格光電、浙江華達、振德醫療和華林證券等6家企業的首發申請,其中2家被否,4家通過。 7日,北京新時空科技、四川天邑康和通信、北京朝歌數碼等3家企業上會,僅有四川天邑康和通信獲通過。 經濟導報記者注意到,這種“N過1”的情形,今年以來并不鮮見。除2月7日的“3過1”外,1月10日“4過1”、1月23日更是達到“7過1”、1月24日“5過1”、1月26日“5過1”。 其背后,是證監會發審委全面從嚴的審核邏輯。除把關申請材料真實性、盈利能力具有可持續性、獨立性等,證監會發審委對公司內控完善、規范及有效性、關聯交易、結算方式等方面也愈發重視。 在對江蘇藍電的問詢中,證監會發審委便提到,發行人2011年7月與成都華西簽訂《合作協議》合作開拓脫硫業務,相關收入占當期全部脫硫收入的比例分別為76.35%、24.48%及35.74%,核心技術是否具備完整性和獨立性,對成都華西是否構成重大依賴;與成都華西是否存在關聯關系或其他利益安排。 “除塵業務和脫硫業務采取不同收入確認會計政策的合理性及依據,不同收入確認會計政策對財務數據影響,是否存在調節利潤情形。”最終,證監會發審委否決了江蘇藍電的首發申請。 同樣被否的浙江華達,也因累計向子公司碩強貿易開具3.8億元無真實交易背景銀行承兌匯票,通過子公司碩強貿易周轉貸款6.7億元,同時發行人及其子公司碩強貿易還存在對關聯方大額資金拆出的情況,被證監會發審委要求對“上述開具無真實交易背景銀行承兌匯票、周轉貸款行為是否存在利益輸送、違法違規、影響銷售真實性及收入確認準確性的情形”等作出說明。 在此背景下,越來越多的排隊企業知難而退,主動“叫停”IPO之旅,山東泰和水處理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下稱“山東泰和”)便于日前申請終止IPO審查。 2015年12月4日,山東泰和便已提交招股說明書。2017年9月4日,其又對招股說明書進行了更新。然而,2017年9月12日,創業板發審委發布2017年第71次工作會議公告的補充公告稱,“鑒于山東泰和尚有相關事項需要進一步落實,決定取消第71次創業板發審委會議對該公司發行申報文件的審核。”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