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聯想發布的2017/2018財年第三財季財報顯示,第三財季,聯想集團總營收規模達到了129.39億美元,較上一財年同期同比增長6%。 ]
兩年前的聯想年會上,聯想集團董事長兼CEO楊元慶扮演了當時熱播劇《瑯琊榜》中的梅長蘇,稱聯想也在經歷梅長蘇式的削皮挫骨之痛,涅槃重生。
在楊元慶看來,2016年伊始的時間點上,聯想正面臨著三重挑戰,兩個并購業務的整合和消化需要時間;全球經濟增長放緩,PC市場下滑對業務帶來的壓力課題需要破解;同時聯想還要在高速飛行中更換引擎,全面推動業務模式的互聯網化轉型。
而今年的聯想年會上,楊元慶終于可以緩口氣了。
一周前,聯想集團剛交出了最新一季度營收創下三年新高的成績單。
“只要我們找準了方向,只要清楚在哪里夯實基礎、堅持不懈,好成績終將水到渠成。”楊元慶感慨道。
但在聯想控股董事長、聯想集團創始人柳傳志看來,如今的聯想集團還面臨著嚴峻的、尖銳的挑戰。“從外部環境來說,這個挑戰來自于這個時代是個多維不確定的時代,是個科技創新、業務模式創新能夠顛覆一個產業,甚至是顛覆社會習慣的時代,是一個群雄崛起的時代。而從內部上講,我們的工作有失誤。”柳傳志自問,“我們過關斬將,一路走過來,但是犯了多少錯,我本人又犯了多少錯?”
不可否認的是,過去兩三年時間,受宏觀經濟和行業大勢影響,再加上自身轉型壓力,聯想的業績曾經出現不小的波動。
2015年8月聯想發布截至2015年6月30日的季報顯示,聯想集團凈利潤同比下跌51%,楊元慶在整個溝通會都語氣強硬地忙著講要怎么給聯想動刀子,他將彼時聯想面臨的形勢定義為危機。
“我自己覺得今天我們所面對的市場挑戰可能嚴峻度不亞于2008年。”楊元慶當時接受第一財經采訪時表示,這一次聯想受到雙重影響一方面是核心業務受到打擊,另一方面是新進入的業務還沒有站穩腳跟就遇到更大的挑戰。
緊接著楊元慶宣布了一系列對于聯想的大手術,要實現長期的可持續的增長,必須在各個業務領域采取積極、果斷的行動。
相比之下,聯想最新財報數據要好看得多。
2018年2月1日,聯想發布的2017/2018財年第三財季財報顯示,第三財季,聯想集團總營收規模達到了129.39億美元,較上一財年同期同比增長6%,較上一季度環比增長10%。這一營收規模創下了聯想集團自2014財年以來單季度的最高水平,同時也逼近聯想集團單季營收的歷史紀錄。
在扣除相關成本之后,聯想集團第三財季的稅前利潤達到了1.5億美元,較上一財年同期增長48%,這是聯想集團該項指標最近五個季度以來首次實現同比增長。
“聯想已經重新進入了上升通道。滿意,但是更多是一種踏實,水到渠成的結果吧。”在經歷了此前一段財報低迷期之后,楊元慶這次開口談業績語氣都透著輕松。
事實上,如今楊元慶在談到移動設備的時候,已經開始更多地提及智能手機之外的智能設備。
“移動業務當然是聯想整體的智能終端大方向中的一部分,但是絕對不是全部。聯想不會忽視PC和智能手機這兩個現有智能設備的,未來的智能終端設備會更加豐富多彩。”據楊元慶透露,如今智能手機市場趨于飽和,聯想在投入上會進行斟酌和平衡,看哪些終端設備會帶來盈利。
截至目前,聯想AR智能頭盔Mirage實現全球銷量近50萬套。聯想集團表示,將繼續圍繞不同的應用場景開發豐富多彩的AR / VR設備,無論是消費類還是商用類,并打造完整的生態系統。
今年的年會上,楊元慶認為2018年的重點是要讓“智能”、“可信賴”成為聯想新的標簽。接下來,聯想集團將圍繞智能三要素“數據、計算力、算法”發力:讓設備更方便、更全面地捕捉有效數據,從而更加智能地連接云內容、云應用和云服務;聚焦于超級計算、云計算和邊緣計算,讓計算力不僅越來越快,而且無處不在;并且充分利用商業IoT和大數據平臺,致力于推動各行各業的智能化。
“聯想集團一定要有一個非常虛心的態度,要直面現實,要認真地、反復地復盤,去尋找自己的問題,從中認真地總結經驗教訓。”柳傳志也在致辭的最后給楊元慶和聯想集團執行副總裁兼中國區總裁劉軍搭檔的管理班子打氣加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