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全國乘聯會發布了最新乘用車市場銷售數據,1月份廣義乘用車市場增幅達7.1%,扭轉了2017年整年車市微增長的情況。
數據顯示,1月份廣義乘用車市場銷量為227.2萬輛,同比增長7.1%;狹義乘用車市場銷量224.8萬輛,同比增長8.2%。
此外,1月份銷量有兩個利好信號,先是SUV市場銷量增幅依然在15%以上,沒有實現下滑,1月份SUV市場銷量為103.1萬輛,同比增長16.5%;然后是轎車市場銷量增長扭負為正,這讓不少以轎車產品為主的汽車制造商看到希望,1月份轎車市場銷量為104.9萬輛,同比增長6.1%。
開門不見“紅”
盡管1月份市場處處透露著利好信息,但在一些行業專家眼中,乘用車市場確實已經發生改變,少了振奮人心的消息。
全國乘聯會秘書長崔東樹向《國際金融報》記者表示:“今年1月的零售雖然實現了開門紅的走勢,但增速相對偏低。往年(除了2012年和2017年)因為春節都在2月份,對1月份的車市銷售有季節性推動作用,1月份零售量同比增速都在14%以上。”
1月份開局的銷量影響著上半年市場銷售的信心,顯然這樣的增幅并不能讓業內人士滿意。
至于1月份車市銷量增幅偏低的原因,一方面是小排量車型購置稅優惠政策在2017年底徹底結束,大部分車企沒有跟進實施自主給予消費者的小排量購置稅補貼政策,這就導致一些有買車需求的消費者在去年12月份就已經實施了購車計劃,透支了2018年初的銷量,并對2018年上半年有持續性影響。
崔東樹向《國際金融報》記者表示:“雖然2017年國內外宏觀經濟走勢很好,但2017年末中西部樓市依舊火爆,加之2018年股市的走勢壓力,近期中西部主力購車區節前購車消費的熱情不會很強。”乘聯會此前發布的區域市場銷量也充分顯示出,本該是東部地區車市逐漸飽和、中西部車市成為增長主力的情況,在樓市和股市的雙重影響下,車市的區域增長情況發生倒置。
《國際金融報》記者調查發現,不少車企表示,由于2017年車市僅增長2%,今年對于渠道的庫存不敢施加太大壓力。各大車企顯示出幾乎清一色的謹慎。
車企排名再變
雖然2018年車市開年不火,但車企之間競爭依然激烈,排名也出現了變化。
一汽-大眾、上汽大眾及上汽通用三家公司占據市場的頭三把交椅。但是,環比去年12月的銷量和排名,又出現了新變化,在批發量上,原本在去年12月份排在市場第六位的一汽-大眾突然猛增至市場第一,2018年1月流向終端的車輛高達23.7萬輛。上汽大眾、上汽通用維持過往的增長狀態。
在隨后的前十名成員里,吉利汽車(港股00175)延續2017年高速增長態勢,力壓上汽通用五菱占據市場第四位。來自吉利汽車的消息顯示,2018年吉利汽車還將向市場推出14款新車,并將當年的銷售目標定在158萬輛。如果進展順利,吉利汽車有望擠走上汽通用五菱長期占據市場第四名的位置。
東風日產和長安汽車(11.840, -0.05, -0.42%)一直穩定在市場六、七名左右的位置,如果不能向市場繼續導入更多“爆款”車型,兩家公司很難再前進一步。
最值得注意的是長城汽車(12.150, -0.17, -1.38%)(港股02333),在SUV市場進入緩步增長的節奏中,月銷量穩定在10萬輛左右。新品牌WEY在上市第一年的表現較好,但是長城汽車注意力的轉移導致哈弗品牌的銷量有所下滑。由于長城汽車將全部精力都投在SUV上面,缺乏必要的轎車和MPV,這使得長城汽車后續增長相對乏力。
而北京現代和長安福特,原本前十名的強者,現在落到與上汽乘用車、一汽豐田等后進生爭奪第十名的地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