閻 岳“央行將繼續合理調控流動性投放,合格擔保品范圍的擴大不會導致央行大規模投放流動性。”央行在近日發布的去年第四季度貨幣政策執行報告中強調。該報告披露,在總結前期試點經驗的基礎上,央行全年12月份決定自2018年起向全國推廣信貸資產質押和央行內部(企業)評級工作。這是央行掌控流動性的一項新舉措,也是流動性調控進入新常態的一個重要信號。
在借鑒國際經驗并充分考慮我國國情的基礎上,央行在2012年年底初步構建了多層次的貨幣政策擔保品管理框架,并在實踐中不斷完善。貨幣政策工具包含公開市場操作、再貸款等,各種工具的目標、期限、交易對手、操作方式都不一樣。
在央行的多層次擔保品管理框架下,公開市場操作主要接受國債、政策性金融債等高等級債券作為擔保品,再貸款、常備借貸便利、中期借貸便利和抵押補充貸款等工具則將擔保品范圍擴展至優質的信貸資產。
在構建我國的貨幣政策擔保品管理框架時,央行也致力于構建央行內部評級體系。2014年5月份,央行開始探索開展信貸資產質押和央行內部企業評級試點,嘗試建立央行內部企業評級體系。2015年9月份,信貸資產質押和央行內部企業評級試點推廣至11個省(市),央行在去年12月份決定將之在今年推廣至全國。
通過以上改革舉措,信貸資產質押的合格擔保品范圍會明顯擴大,央行投放流動性的渠道也會進一步豐富,但在流動性投放規模上,央行采取了一些掌控手段。
首先,通過設置和調整擔保品折扣率、建立擔保品動態調整機制等措施控制風險。當擔保品的可擔保價值低于或者高于融資本息余額一定水平時,央行就會根據需要啟動擔保品調整機制。
其次,對于信貸資產擔保品,央行采用委托借款金融機構托管的模式。為保障對質押信貸資產的權益,所有質押的信貸資產須在動產融資統一登記平臺登記公示。鼓勵金融機構預先備案擔保品,以提高流動性供給的效率。
據央行透露,未來還將探索構建統一的擔保品管理信息系統,并借鑒國際經驗不斷完善和優化權益清晰、結構合理、管理規范、處置便利、靈活高效的貨幣政策擔保品管理框架。
筆者認為,今年以來,央行面對流動性愈加發雜的局面仍顯得游刃有余,說明這一掌控流動性的新舉措已經在發揮了應有作用。隨著多層次的貨幣政策擔保品管理框架的完善和豐富,央行對于流動性的調控也進入了新常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