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商報訊(記者 吳文治 魏茹)莎莎國際于近日發布公告稱,公司將于3月31日前關閉臺灣市所有店鋪,以調整市場結構和保住集團股東整體利益,集中資源發展中國內地、港澳及星馬市場,以及電子商業貿易業務。業內專家分析,受益于中國香港地區零售業復蘇、中國內地經濟發展強勁、消費升級等因素影響,這一業務調整符合莎莎國際的未來定位。
公告提到,集團主動進行改革,調整市場結構,結束持續虧損的臺灣市場業務,以便加強集團在中國內地、港澳地區和星馬市場的運營,以及電子商貿業務的發展。集團表示,公司曾早前透過重整當地管理團隊,致力加強營運及減低成本,以期收窄虧損,但業績一直難以回轉。目前,撤出臺灣市場才有助改善集團整體業務表現及資源運用。
目前,莎莎國際在臺灣市場業績表現一直疲弱。公告稱,截至今年1月31日的10個月,莎莎國際在臺灣市場的業務營業額為1.54億港元,同比下跌11.5%,已是連續六年虧損。由于臺灣市場營業額占比為2.5%,相對其他市場較低。盡管關閉臺灣市場所有店鋪會產生一定虧損,但目前對集團財務表現及運營并無不利影響。
護膚美妝專家冰寒告訴北京商報記者,得益于旅游業的發展,很多消費者開始到美妝品牌原產地或通過電商渠道進行購買,對莎莎國際的發展造成一定沖擊。從消費規模和市場優勢來看,莎莎國際積極開發內地發展的決策是正確的。不少國際品牌現在把中國市場作為重點發展陣地,莎莎國際開始集中內地發展后,需要快速深入開發內地市場,避免因進入新市場后的畏縮不前,持續觀望,錯過大力發展的時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