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1日,徐和誼作為國家新能源汽車技術創新中心建設牽頭單位代表做匯報。資料圖片
近年來,中國汽車產業邁入“由大到強”之路,新能源產業發展勢頭正盛。
作為國家大型汽車企業,北汽集團積極響應國家政策,全面推進新能源化。全國政協委員,北汽集團黨委書記、董事長徐和誼在今年全國兩會上提出,推廣和普及新能源汽車,必須優先解決新能源汽車充電的后顧之憂,只有讓充電比加油更方便,才能促使新能源汽車科學發展。
以“換電”破解新能源車推廣難題
數據顯示,2017年北汽新能源整車銷售10.31萬輛,同比增長超100%,在全國純電動市場占有率達到24%,同比提升3.7%。
盡管新能源汽車產銷量增速驚人,但現階段推廣應用依然面臨諸多亟待解決的難題。北汽集團黨委書記、董事長徐和誼認為,充電基礎設施能否提供方便、快捷的充電服務,一直都是用戶購買純電動新能源車的重要考量因素。
截至2017年底全國新能源汽車保有量約172.9萬輛,其中純電動乘用車保有量約80.1萬輛,同期全國累計建成公共充電樁數量為21.4萬個。這一數字,距離我國提出的2020年新增480萬個充電樁(滿足全國500萬輛電動汽車充電需求)的目標還有很大差距。
因此,徐和誼在今年全國兩會上建議,動態規劃和布局充電設施建設藍圖,包括加快研發先進的充電技術,做好配套供電設施改造升級等。同時,建議政府部門對充換電的新業態給予政策支持,特別是換電服務。
事實上,北汽集團早已在換電領域布局,2016年推出了換電模式并加強配套設施建設,目前已在北京、廣州、蘭州、廈門4個城市逐步推廣換電模式新能源車,建104個換電站。徐和誼接受媒體采訪時透露,“我們制定了一個"擎天柱"計劃,到2020年在全國100個城市建設3000多座換電站!
“新”動未來打造共同體
2018年是改革開放40周年,是北京汽車工業成立60周年,也是北汽集團實施“十三五”規劃、踐行轉型戰略承上啟下的關鍵一年。北汽集團為自己制定了一系列目標——整車銷量達到290萬輛,挑戰300萬輛;營業收入達到5200億元,挑戰5500億元。
同時,按照“高質量發展”的思路,北汽集團做出戰略部署:打造國家級的新能源技術創新中心,以技術創新打造出北汽集團高質量發展的“高科技”動力源。今年3月1日,首個國家新能源汽車技術創新中心在北京成立,北汽集團作為建設牽頭單位,發布了《“新”動未來宣言》。
北汽集團認為,新能源汽車是中國汽車工業“由大到強”的必由之路,“由大到強”不可能依靠每個企業的單兵突圍,只能依靠全行業的集體躍升。國家新能源汽車技術創新中心將以“共商、共建、共治、共享、共用”為原則,打造中國汽車新技術共同體,成為中國汽車企業共同的引擎。
合力轉型步入高速發展期
北汽集團還積極進行升級轉型,多項創新舉措令北汽在2017年取得了突出業績,贏利能力顯著提升。
2017年集團全年實現營業收入4703.4億元,同比增長近700億元,增幅15.8%,利潤增長14.4%。旗下多個整車業務板塊也實現突破,其中,北京奔馳全年銷售42.3萬輛,同比增長33.3%,營業收入同比增長35.9%。福建奔馳全年銷售2.14萬輛,同比增長88.5%。北汽新能源實現整車銷售10.31萬輛,同比增長超100%,創歷史最好成績。汽車零部件、汽車服務貿易、通用航空等業務板塊均實現大幅增長。
面對轉型升級的新形勢,北汽集團提出“集團化2.0”戰略,向體制改革邁出新步伐。北汽新能源公司實現B輪融資110億元,在混合所有制改革和員工持股方面做出切實舉措,以“集團化”優勢的發揮實現管理的升華、能力的迭代和體系競爭力的飛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