盡管防范金融風險是三大攻堅戰之一,但中國將繼續推進金融改革開放,央行將在新的金融監管框架中發揮更重要的作用。這是中國人民銀行行長周小川、副行長易綱、副行長潘功勝在全國人大記者會上透露的信號。執掌央行15年有余的周小川被問及最難忘的事情是什么時回答:“有幸與大家一起推進金融改革開放”。而金融改革未來會更加深入。
金融更開放,政策更透明
擴大金融業對外開放是我國對外開放的重要方面。周小川談到市場準入方面的對外開放,“進入新階段后,在市場準入方面對外開放可以膽子大一些,開放的程度更高一些。”
在易綱看來,要積極穩妥擴大金融業對外開放,安排合理的開放順序。放寬或取消外資一些股比限制,體現對內外資一視同仁,但不意味著放松監管。外資金融機構要準入或者開展業務的時候,依然要按照相關的法規進行審慎監管。
潘功勝表示,在2017年年中,四個部委對外發布《關于進一步引導和規范境外投資方向指導意見的通知》,中國的對外直接投資政策已經非常公開化和透明化。
不過需要注意的是,金融開放的同時須防范好風險。全國政協委員、中國發展研究基金會副理事長劉世錦對記者表示,未來推動高質量的經濟發展,必須跨過防范化解金融風險這道坎,其中一條,就是探索市場化、規范的公共產品投資長效機制。
易綱表示,不管是直接投資,還是組合投資,都會進一步穩步推進資本項目的可兌換。國內市場在變大,不管是股市、債市,還是其他市場,將來都要雙向開放。在開放的同時要把控好風險,使監管水平和開放的程度相適應,使得中國的居民和全世界的投資者在中國市場上更加便利,配置資源的效率更高。
人民幣國際化尊重市場意愿,加快與全球市場連通
在談及人民幣國際化時,周小川表示,政策方面已允許在貿易和投資中使用人民幣,人民幣已加入國際貨幣基金組織的SDR籃子,市場參與者在多大程度上愿意使用人民幣進行貿易結算和投資,用于資產計價,包括一些重要商品、儲備,這是一個較長的過程,自愿按其理解來考慮,誰也強制不了誰,今后將是一個漸進的過程。
在他看來,央行在資本市場和全球主要資本市場的連通方面,以及整個金融市場其他方面的連通都會有所增強。中國是穩步地、漸進地推進資本項目的可兌換,兌換放開限制以后,人民幣國際化將向前邁進一步。
絲路智谷研究院院長梁海明對中國經濟時報記者表示,2017年人民幣國際化的市場環境相對平靜,人民幣匯率上升,國際投資者對人民幣的需求不斷增加。通過“一帶一路”沿線國家的經貿往來,人民幣可以擴大作為貿易貨幣和結算貨幣的功能。
貨幣政策依據國內經濟和金融形勢而定
易綱表示,2017年實際利率是穩定的,和經濟走勢相一致,資金面的供給也較平衡。中國貨幣政策主要是依據國內經濟和金融形勢而確定。
他說,對貨幣政策保持“穩健的、松緊適度”的表述,主要是針對金融貨幣政策支持實體經濟而言,看信貸支持實體經濟、支持小微企業、支持“三農”、支持一些薄弱環節、支持創新領域,能不能及時得到貨幣、信貸、股市等各種融資方式的支持。實體經濟能不能夠得到各方面有效的支持,能不能夠創造一個防風險并能平穩推進金融改革的外部環境,就為我們從高速增長階段轉向高質量發展階段,提供了一個中性適度的貨幣金融環境。針對新時代的高質量發展要求,要更注意盤活存量,更注意優化貨幣信貸存量的結構。
中國民生銀行首席研究員溫彬對中國經濟時報記者表示,今年繼續保持貨幣政策穩健中性的基調不變,強調提高直接融資特別是股權融資比重,是當前降低宏觀杠桿率的有效途徑。隨著資本市場制度的進一步完善,我國資本市場發展潛力巨大。年初針對普惠金融實施的定向降準效果明顯,引導金融機構加大了對小微企業、“三農”等領域的支持力度。針對產能過剩行業、房地產行業等采取差異化的信貸政策,有利于優化信貸結構,防范金融風險。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