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經濟導報記者 孫羅南 濟南報道
從英國人公投決定“脫歐”的那刻起,由此引發的一系列連鎖反應持續發酵。 在過去的一年,英國與歐盟之間經歷了復雜的談判。按照計劃,英國將在明年3月29日起正式退出歐盟,但隨后將有大約兩年的“脫歐過渡期”,在這期間,英國仍將享受歐盟成員國的經濟利益。 “脫歐”之路雖然漫長,但“脫歐”效應已經逐步顯現,比如,英國倫敦房價出現大幅震蕩下跌。
“脫歐”影響倫敦房價
有關“倫敦房價下跌”的報道近期頻現外媒報端。英國《衛報》網站刊登了《隨著英國“脫歐”效應加深,倫敦房價下跌高達15%》一文;國外知名財經網站MarketWatch的文章標題是“倫敦房價自金融危機以來出現最大降幅”。 MarketWatch的報道稱,倫敦房價出現自國際金融危機爆發以來最大幅度下跌,這突顯了通脹上升的影響和英國退出歐盟所帶來的不確定性。 根據數據提供商Acadata在本周一公布的一份報告,在截至今年1月份的3個月內,倫敦每套房屋的均價降至59.34萬英鎊(1英鎊約為8.82人民幣),較去年同期下降2.6%。 上述報告稱,這是自2009年8月以來倫敦房價最快的下跌速度,上次下跌與2008年-2009年的銀行信貸危機有關。從數據看,曾經是英國房地產繁榮中心的倫敦,如今房價已經連續3個月下跌。 隨著英國與布魯塞爾的“脫歐”談判出現不確定性,外界尤其關注此次“脫歐”將如何影響倫敦的金融中心地位和相關投資,由此帶來的些許增長乏力也開始顯現。 此外,2016年的“脫歐”公投還引發了英鎊對美元匯率的暴跌,這推高了通脹,并在“蠶食”家庭預算。通脹的上升也促使英格蘭銀行去年11月份進行了10年內的首次加息,從而抬高了貸款成本。 彭博社的文章稱,從英國全國來看,自“脫歐”公投以來,經濟增長放緩以及通脹加速,加劇了英國央行加息的壓力。媒體對于經濟放緩的報道,包括房價下跌的頭條新聞,正在讓消費者變得更緊張,從而抑制需求。 英國皇家特許測量師學會(RICS)上周表示,2月份向房地產經紀人注冊的新買家數量下跌了11個月。Visa的另一份報告顯示,住房不景氣也可能影響消費者支出。自2010年以來,家庭娛樂消費為最低水平。 根據《衛報》的報道,Wandsworth地區的房屋平均價格跌破10萬英鎊,12個月內跌幅高達15%。這也是“脫歐”公投所帶來影響的新證據。 Your Move是英國最大的地產代理連鎖店之一,根據它的數據,Wandsworth的平均住宅在過去12個月價值下跌超過10萬英鎊。去年1月,該地區的房屋平均售價為80.5萬英鎊,但現在已經降到68.5萬英鎊。
有觀望的,有抓機會的
倫敦樓市的相對疲軟,讓部分中國買家躍躍欲試。 “一直以來,倫敦是英國房價升值最快的地方。”某中資銀行倫敦分行工作的相關人士對經濟導報記者說,從投資來說,倫敦肯定也是首選,倫敦這個城市對外國人比較包容,華人比較集中。“由于租金回報率較高,一般是長期持有,等待升值。英鎊貶值之后,對國內投資者來說是比較劃算的。” 不過,對于赴英買房,上述相關人士也對經濟導報記者表示,在英國購買房產的門檻并不低,稅費也比較重。比如,每年要向當地繳concil tax(公共事務稅費),相當于垃圾收集費之類的,地區越好、越中心,稅費也就越高。 即便近期房價下跌,倫敦仍是一個昂貴的居住地。MarketWatch的文章說,在價格最昂貴的肯辛頓和切爾西地區,房屋均價達到220萬英鎊。 這座城市高昂的房價引發了當地的擔憂,不少年輕家庭甚至被迫離開倫敦。面對近幾年海外投資者的涌入,英國也在尋求出臺措施,給倫敦市民購房開辟“優先通道”。 英國方面在今年2月宣布,房價35萬英鎊以下的新建房屋,在開售后的前3個月內只能賣給當地居民,而在最初的1個月內只有倫敦市民擁有購買權。 “其實和買房一樣,中國企業赴英國投資有觀望的,也有希望能抓住機會。”上述倫敦分行相關人士對經濟導報記者說。 關于“脫歐”進程對英國經濟的影響,英國財政大臣哈蒙德表示,在與歐盟進行協商談判的過程中,英國經濟運行充斥著不確定性。他也強調,隨著更為清晰的“脫歐”計劃的出臺,英國市場的自信心將會有所改善。 哈蒙德對英國經濟改善表達出樂觀情緒,將今年經濟增速預期從1.4%上調至1.5%;預計2019年GDP增速1.3%,2020年增速也為1.3%。國家債務所占GDP的份額也將會進一步下降。哈蒙德稱,英國經濟正走到隧道盡頭,馬上將看到復蘇的光明。 就在近期,英國駐華大使吳百納撰文稱,上個月英國首相特雷莎·梅成功對中國進行了正式訪問。訪問期間,她重申了中英關系正處于“黃金時代”。在英國即將“脫歐”之際,此次訪問為中英之間建立更強勁、更深入的雙邊關系奠定了基礎。 “去年年底,我們與歐盟就‘脫歐’的關鍵事宜達成一致,并有望將之形成法律文件。現階段,我們雙方都聚焦于重新定位英國與歐盟的關系,以便政府、企業和民眾有足夠的時間做好準備。”吳百納表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