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12日,農業銀行(下稱“農行”)拋出的千億再融資計劃攪動市場。如果農行該定增預案最終實施,將成為A股歷史上最大規模的再融資。
根據公告,農行此次定增主要意在補充資本充足率。然而,根據農行2017年三季報,截至三季度末,該行的核心一級資本充足率、一級資本充足率和資本充足率分別為10.58%、11.23%和13.40%,較上年末分別提升0.2、0.17和0.36個百分點。與監管要求的8.5%、9.5%和11.5%相比,農行的資本充足率還有很大的余地。
與此同時,從農業銀行最新發布的2017年業績快報來看,該行在2017年實現歸母凈利潤約1929.62億元,同比增長4.9%;不良貸款余額和不良貸款率實現了“雙降”,在經營業績方面可謂是給出了一張不錯的“成績單”。
在這種業績企穩,資本充足率達標的情況下,農行還在不遺余力地向市場喊“餓”。在農行帶領下會再度掀起新一輪的銀行“補血潮”嗎?
農行擬定增千億
銀行業迎來補充資本的最新行動,這一次動用的工具是定向增發。
3月12日,農業銀行發布公告稱,擬非公開發行A股股票募集資金不超過人民幣1000億元(含),所募集的資金在扣除相關發行費用后將全部用于補充該行的核心一級資本。募集資金規模以經相關監管機構最終核準的發行方案為準。
農行此次的定增對象分別為匯金公司、財政部、中國煙草總公司、上海海煙投資管理有限公司、中維資本、中國煙草總公司湖北省公司、新華保險7家。其中,上海海煙投資管理有限公司、中維資本以及中國煙草總公司湖北省公司均為中國煙草總公司全資持股或控股公司。
具體擬認購金額上,匯金公司擬認購400.27億元,財政部392.13億元,中國煙草及其關聯公司共認購200億元,新華保險為7.6億元。認購股份上限為274.73億股。發行價格上,由于近期股價低于業績快報中的每股凈資產,取較高值為4.15元。截至3月16日收盤,農行A股報收于4.07元/股。
對于此次募資的原因,農行解釋稱,農行作為全球系統重要性銀行,需要滿足更加嚴格的附加資本要求。
據了解,截至2017年9月30日,農行的核心一級資本充足率、一級資本充足率和資本充足率分別為10.58%、11.23%和13.4%。這些指標已滿足《巴塞爾協議Ⅲ》監管指標要求,但農行2017年9月末的資本充足率增速低于上年末,存在一定壓力。農行在公告中表示,為進一步優化資本結構,保持較高的資本質量和充足的資本水平,需要借助資本市場補充核心一級資本。
此外,農行還稱,截至2014年末、2015年末、2016年末和 2017 年9月末,該行資產總額較上年末增速分別為 9.7%、11.38%、10%和6.91%。未來幾年,其業務轉型和發展都需要有充足的資本作為支撐。
4200億再融資在路上
事實上,除了農業銀行外,今年以來已有多家上市商業銀行開啟“花樣”補血模式。從發行規模來看,建設銀行以不超過600億元優先股發行規模受到市場關注。此外,寧波銀行年內發行金融債券300億元,民生銀行發行二級資本債券150億元,吳江農商行、無錫農商行、江陰農商行、常熟農商行等地方性銀行募集規模相對較小,基本在20億至30億元之間。
據相關媒體不完全統計,截至2018年3月15日,目前有12家A股上市銀行的再融資計劃尚未完成,加上農行在內,按照上限計算,擬募資金額合計逾4200億元,融資方式包括可轉債、優先股、二級資本債、定增融資等幾乎所有的融資工具。
不僅是實力較為雄厚的上市銀行在變著法地找錢來補充資本,一些未上市的銀行在也迫切地渴求資本補充。不過,對于未上市的銀行來說,相比發債這些“小補”,IPO才是“大補”。
據《國際金融報》記者統計,除今年剛剛上市的成都銀行之外,截至3月15日,滬深兩市共有15家銀行在A股IPO正常排隊名單中。
其中,處于“預先披露更新”狀態的排隊銀行達9家,分別為鄭州銀行、長沙銀行、蘇州銀行、青島銀行、哈爾濱銀行、威海市商業銀行、青島農商行、浙江紹興瑞豐農商行和江蘇紫金農商行;西安銀行、蘭州銀行、江蘇大豐農商行、廈門銀行、廈門農商行為“已反饋”狀態;重慶農商行則是“已受理”狀態。
“資本承壓是目前銀行積極"補血"的主要原因。”一位銀行業人士在接受《國際金融報》記者采訪時表示。
據了解,據銀監會資本新規過渡期安排,到2018年底,系統性重要銀行(工農中建)只需滿足資本充足率、一級資本充足率和核心一級資本充足率分別不得低于11.5%、9.5%和8.5%,其他非系統性重要銀行則是在這個基礎上分別少一個百分點,分別為10.5%、8.5%和7.5%。
“對于銀行業來說,2018年是比較特殊的一年。根據銀監會的安排,2018年各銀行需要滿足《巴塞爾協議Ⅲ》中對于資本的要求,無論是發行可轉債還是上市,其實都是為了補充資本充足率。”上述銀行業人士分析。
整體融資壓力可控
另有市場人士擔心,如果連資本充足率已提前達標的農行都在不遺余力地向市場喊“餓”,那是否意味著新一輪的銀行“補血潮”也不遠了?
申萬宏源團隊指出,農行IPO時間較晚,2011年工、中、建行配股,農行并未參與,與另外三大行一直存在資本缺口,解決長期歷史遺留問題是本次定增的原因之一。
這一觀點得到了民生證券銀行研究團隊的贊同。民生證券銀行研究團隊在其3月的一份研報中分析稱,農行資本充足率低于其他三家大行是歷史問題,定增也是個案。本次農行定增后,核心一級資本充足率會提高0.8%,略高于中行,但仍明顯低于工行/建行。如果認為農行的千億定增后,資本狀況到了短期無迫切融資需求的位置,可以推斷其他三家大行目前定增需求也并不迫切。
也有業內人士表示,從當前實際情況來看,盡管銀行資本補充承壓,但銀行業整體融資壓力可控,不必擔心“補血潮”的上演。
“總體來看,未來銀行支持實體經濟的要求以及強監管環境下表外資產回表的需求仍會推動銀行業的資產規模有較快的增長,而僅僅靠銀行自身盈利的積累仍難以滿足資本補充的需要。因此,在盈利留存補充的基礎上,通過各種形式提高核心資本規模將較為普遍;同時通過一些新的債務工具補充二級資本,優化資本結構的情況也將不斷增加。”交通銀行金融研究中心首席銀行分析師許文兵在接受《國際金融報》記者采訪時表示,但這種狀況還達不到所謂的“補血潮”。
民生證券銀行研究團隊在研報中表示,資本充足程度是內生增長與規模擴張的賽跑。未來隨著金融去杠桿推進,銀行業從高速增長向高質量發展的換擋,ROE(凈資產收益率)高于規模增速有望成為銀行業常態,銀行長期資本壓力不宜高估。“鑒于金融強監管、去杠桿已成為長期主基調,中小銀行的資本壓力是暫時性的,未來隨著盈利的積累,中小銀行資本壓力會逐步緩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