證券公司正在掀起一股募集資金、補充資本金的熱潮。
國泰君安證券股份有限公司3月20日發布公告,公開發行2018年公司債券(第一期),基礎發行規模為30億元,可超額配售不超過20億元。光大證券也于同日發布公告,非公開發行的短期公司債券(2018年第一期)已于3月19日完成發行,實際發行規模為8億元,期限為1年期,利率為5.22%。
今年以來,各大券商紛紛通過發行公司債券、次級債以及短期融資券等形式補充資本金。據記者不完全統計,截至3月20日,今年已有中信證券、招商證券、海通證券等數十家券商共計募資約900億元。此外,2018年首家上市券商華西證券,也通過股權融資募集資金逾49億元。這說明證券公司正在千方百計增加資本金。
從融資方式看,多數券商選擇公司債為增資手段。
中國銀河證券3月15日公告,公開發行的2018年公司債券(第一期)已于3月14日結束,實際發行規模25億元,最終票面利率為5.15%。 算上早前非公開發行的公司債券,兩個品種合計發行50億元。
海通證券分別于3月5日及3月19日,面向合格投資者公開發行2018年公司債券第一期及第二期。兩期債券發行額度均控制在30億元上下。
此外,招商證券、方正證券、浙商證券、華泰證券發行了次級債。招商證券發行規模最大,兩期債券合計募集67.9億元。
而在銀行間市場,不少券商發行了短期融資券。具體來說,東北證券合計發行規模為35億元,中信證券合計發行規模為90億元,國泰君安合計發行規模為65億元。
開源證券研究所指出,身處資本密集型行業,證券公司的資本實力是公司競爭力和發展的重要砝碼。尤其是在經紀業務、投資業務等傳統強項收入下滑的背景下,擴大融資融券、股票質押等業務規模,拓展投資銀行、資產管理及海外市場等業務空間,已經成為各家券商增加收入、穩定經營業績的重要方向。而這些業務的拓展,都需要充沛的資金支持。
從另一方面來看,2017年7月證監會發布修訂后的《證券公司分類監管規定》,大幅提高凈資本加分門檻。這意味著有著充足資本金的券商能獲得更多的加分,并獲得后續更大的業務發展空間。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