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報訊(記者 時超)隨著金融市場去杠桿的推進,上市公司股東融資的利器——股權質押,正從火爆迅速轉入冷清狀態。 經濟導報記者注意到,截至25日,本月A股上市公司共公告了904次股權質押,包括到期質押、補充質押等,涉及股份數量175.38億股;而在去年同期,兩項數據分別為1763次和372.51億股,同比下滑幅度分別為48.72%、52.92%。 若以市值計算,本月被質押的股權市值為3544.98億元,去年同期被質押的數值則為4785.48億元,同比降幅也超過25%。 “3月12日,新的《股票質押式回購交易及登記結算業務辦法》正式實施。在此之前,券商已經進行了2個月的過渡期。所以股權質押市場降幅明顯。”25日,國創展博宏觀研究部首席分析師李瑞華對經濟導報記者說道。 根據新規,上市公司股權股票質押率上限不得超過60%,單一證券公司、單一資管產品作為融出方接受單只A股股票質押比例分別不得超過30%、15%,單只A股股票市場整體質押比例不超過50%。 有券商人士表示,券商股票質押業務資金來源以自有資金居多,過渡期內,部分資金有限的中小券商就已經主動縮小或暫停股權質押業務。股權質押率也從之前最高的7折,降到了5折以下,部分金融機構甚至將其調整為4折、3折以下。 “這有助于質押市場進一步規范,降低金融市場風險,引導資金流入實體經濟!崩钊鹑A表示,截至去年底,深滬兩市股票質押式回購業務待回購金額已超過1.6萬億元,質押市場風險快速增加,2017年以來更是風險事件頻發,如復牌后連續數個一字跌停板的ST保千里(600074)、*ST中安(600654),股價都跌穿過平倉線。 在受訪人士看來,隨著質押新規的推進,上市公司股東借助股票質押回購業務融資的難度將明顯增加。一些股東已經開始主動尋找新的融資渠道,如重視債券市場,發行可轉債、綠色債券、可續期債券等直接融資工具。 經濟導報記者注意到,今年以來,山東企業債券發行規模已達到2665.37億元,較去年同期繼續保持著強勁勢頭。可轉債較前兩年同期更是出現了零的突破,凸顯融資新趨勢和新動力。
編輯:行者
[山東財經網聲明]:凡本網注明“來源:經濟導報·山東財經網”的所有作品,版權均屬于經濟導報·山東財經網。經濟導報·山東財經網與作品作者聯合聲明,任何組織轉載、摘編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敬請注明出處和作者,違者必究!。凡本網注明來源非經濟導報·山東財經網的作品,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信息,更好地服務讀者,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本網亦不對其真實性負責,持異議者應與原出處單位主張權利。如稿件版權單位或個人不想在本網發布,可與本網聯系,本網視情況可立即將其撤除。如因作品內容、版權和其它問題需要同本網聯系的,請30日內進行。
郵編:250014 電子郵箱:sdenews@126.com
備案號:魯ICP備09023866-44號 魯新網備案號:201000112
違法不良信息舉報電話:0531-85196503 郵箱:sdenews@126.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