進入3月下旬,上市銀行終于迎來了年報披露時間。自2016年8月份起已有10家銀行在A股上市成功,這些次新銀行去年的業績表現也將在年報中一一呈現。日前,首家次新銀行的年報已經登場,張家港行(7.890, 0.00,0.00%)2017年凈利潤同比增長達兩位數。而從次新銀行所披露的業績快報來看,凈利潤快速增長、資產質量改善已成定局。
張家港行披露 首份次新銀行年報
繼平安銀行(10.930, 0.00, 0.00%)年報率先亮相后,張家港行的2017年業績也已披露。張家港行年報顯示,雖然其去年實現營業收入24.14億元,同比下滑1.06%,但實現歸屬于股東的凈利潤7.63億元,同比增長10.68%。截至去年年末,該行總資產突破千億元關口,達1031.73億元,較去年年初增長14.41%。張家港行的資本充足率、一級資本充足率、核心一級資本充足率分別為12.93%、11.82%和11.82%,均較2016年年末有不同程度的下降。
截至去年年末,張家港行不良貸款率較去年年初下降0.18個百分點至1.78%,其中四季度單季度環比下降0.17個百分點。該行2017年度的分配方案為:每10股派現1元(含稅)。此外,根據張家港披露的2018年度財務預算方案顯示,該行資產總額預計達1053億元,增幅2.03%;預計2018年全年實現凈利潤8.46億元,較2017年增加9164萬元,增幅12.15%。
凈利潤增幅 普遍達到兩位數
截至目前,兩市共有10家次新上市銀行,至本月底,還將有無錫銀行(7.060, 0.00, 0.00%)、江陰銀行(6.930, 0.00, 0.00%)以及常熟銀行(6.860, 0.00, 0.00%)這三家銀行相繼披露2017年年報。此外,所有次新銀行均已披露了各自的業績快報。《證券日報》記者梳理除張家港行外的其他9家次新銀行業績快報發現,這9家銀行去年經營情況均較為理想,不但大部分銀行凈利潤增速均超過了兩位數,且資產質量均呈現向好態勢。
業績快報顯示,在上述銀行中,上海銀行(14.710, 0.00, 0.00%)與江蘇銀行(7.250, 0.00, 0.00%)在資產規模上遙遙領先,截至2017年年末,兩家銀行的資產總額分別為1.81萬億元和1.77萬億元。此外,在資產規模增速上,成都銀行(10.770,0.00, 0.00%)以20.39%排名首位。
地方銀行凈利潤增速在上市銀行中始終處于領先水平,而由于次新銀行均為地方銀行,所以這些銀行的盈利情況仍然表現不俗。成都銀行2017年實現歸屬于上市公司股東的凈利潤39.09億元,增幅51.69%,居所有次新銀行之首。常熟銀行、杭州銀行(11.050, 0.00, 0.00%)、吳江銀行(7.630, 0.00,0.00%)、無錫銀行、江蘇銀行也成功實現了凈利潤增速兩位數增長,其歸屬于上市公司股東的凈利潤分別為45.57億元、7.31億元、10.01億元、118.75億元和7.63億元,同比增長13.33%、12.46%、12.13%和11.91%。值得注意的是,雖然張家港行去年凈利潤增長幅度達10.68%,但與上述銀行披露的業績快報相比,仍處在次新銀行偏后的位置,僅高于上海銀行和江陰銀行。
資產質量方面,上述銀行不良貸款率更是出現了集體下降的良好態勢。截至去年年末,所有次新銀行的不良貸款率均較2017年年初有著不同程度的降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