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經濟導報記者 孫羅南 濟南報道
在優衣庫、耐克、阿迪達斯這些國際品牌的背后,“隱身”著諸多中國代工企業,而像申洲國際(02313.HK)這樣的超級供應商,2017年銷售額突破180億元,業績堪稱強勁。 這家代工巨頭將銷售額的增長歸功于越南生產基地產能擴充等。在新的產業格局下,服裝生產工廠正加速從中國遷移至人力成本更低的東南亞國家。 山東舒朗服裝服飾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長吳健民28日接受經濟導報記者采訪時表示,代工企業在全球來看叫游牧企業,逐水草而居,哪里的房租低、工資低,就轉到哪里,所以加工肯定還是往東南亞轉的,國內的純加工企業會越來越難。
大客戶訂單需求增長
“申洲國際在服裝界相當于電子界的富士康。”吳健民對經濟導報記者說,它也相當于最近快速上市的醫藥企業藥明康德,都屬于以代工見長且有一定的全產業鏈優勢的企業。 申洲國際近日發布的2017年度業績報告顯示,截至2017年底,銷售額約達180.85億元,比2016年度上升19.8%;凈利潤約為37.6億元,比2016年上升27.7%。 申洲國際創建于1988年,其主體企業為寧波申洲針織有限公司,作為針織制造商,涵蓋了織布、染整、印繡花、裁剪與縫制四個完整的工序。 “它給品牌做衣服,相對來說,供貨方比較穩定,利潤也比較穩定。”吳健民表示,在當前復雜的全球經濟環境下,高端產品、奢侈品賣得不好,快時尚產品現在賣得很好。申洲國際代工的正是這些產品。 申洲國際業績的上漲與大客戶的訂單需求增長密不可分。申洲國際在2016年年報中披露,其主要客戶包括優衣庫、阿迪達斯、耐克及彪馬等國際知名品牌。 經濟導報記者注意到,在2017年業績報告中,三大主要客戶分別給申洲國際貢獻了52.56億元、36.97億元、36.09億元的收入。 據申洲國際披露,其運動類產品銷售額占總銷售額的66.6%,比2016年度上升22.8%;休閑類產品銷售額占總銷售額的25.4%,比2016年度上升18.4%。 其稱,運動類產品銷售增長主要由于國際運動品牌在歐洲市場和美國市場的服裝需求增長;休閑類產品銷售額增幅主要因為國內市場及日本市場休閑服裝采購需求上升。
擴大東南亞海外生產規模
“申洲國際更多還是從國際供應鏈中獲得的優勢。”吳健民對經濟導報記者說,申洲國際的大部分生產量都轉到了越南,它在寧波的工廠,量已經小了,主要是依賴東南亞。 申洲國際也坦言,2017年,集團于海外基地產能進一步擴充,為業務增長發揮了重要作用。 “越南面料工廠的新增設備投產,使得集團上游業務的生產能力大幅提升,并為國內基地的設備更新改造提供了產能彌補。”申洲國際稱,2017年,在員工規模和效率提升之帶動下,越南成衣工廠的產量快速增加,單位成品之的固定成本分攤明顯下降,在首個年度實現了盈利。 申洲國際還表示,越南、柬埔寨、孟加拉等發展中國家,具有更低的制造成本和有利的國際貿易環境優勢,有機會承接更多海外市場的訂單需求,而相對落后的產業基礎又限制了其發展規模。 “中國紡織服裝產業通過技術、管理上的持續進步,并加強與周邊國家的產能合作,將在亞洲地區形成一個以中國為中心、跨國合作的完整產業鏈。”申洲國際稱,有鑒于此,集團“將繼續擴大東南亞海外生產規模,特別是越南和柬埔寨成衣生產線的擴張”。
到非洲尋求更低成本
“代工企業又被稱為游牧企業,哪個地方水草豐盛就轉移到哪里。”吳健民對經濟導報記者說,考慮到勞動力成本等問題,代工企業肯定還是往東南亞轉移的。 事實上,不止申洲國際,不少代工企業已經紛紛選擇將產能轉移至東南亞國家。 2017年上市的針織代工企業晶苑國際(02232.HK)近期公布的2017年全年業績報告顯示,其2017年收益為21.78億美元,按年增加23.5%;純利1.49億美元,按年增加20.1%。晶苑國際的客戶也是全球知名的快時尚品牌。 晶苑國際稱,據品牌客戶報告,在強勁的節日銷售潮帶領下,全球主要服裝零售市場需求回升。經濟增長有利于服裝制造產業,尤其利于全球最大的服裝生產基地——亞洲服裝制造產業的發展。 “本集團在越南、中國、柬埔寨、孟加拉及斯里蘭卡設有20個自營生產設施。這有利于我們將位于中國的生產基地遷至勞動力供應密集充足的其他亞洲國家,享受其較低的經營成本優勢。”晶苑國際表示。 一些企業在尋求更低成本的路上越走越遠,不但把工廠搬到東南亞,甚至還遷到了非洲等地。 據日本經濟新聞報道,優衣庫將在埃塞俄比亞設立非洲首個生產基地。埃塞俄比亞借助比亞洲發展中國家還要低廉的勞動力成本培育了縫制產業。優衣庫最早將于2018年度啟動襯衫等服裝的試生產,如果能夠穩定生產低價高質的產品,埃塞俄比亞將成為對歐美市場的出口基地。 “埃塞俄比亞在地理上距離歐美較近,從這里出口到美國的服裝無需納稅。大型休閑服飾企業H&M已啟動了本地化生產,中國等企業在這里的縫紉工廠也在增加。”上述報道說。
緩解國內基地用工壓力
“個別企業可能好過,但并不代表行業復蘇,也不代表其他加工企業都好。”吳健民對經濟導報記者坦言,尤其中國代工企業在各種優勢慢慢喪失以后,“從整個行業來說肯定是越來越不好過。” “受社會老齡化趨勢加快、環保監管力度加大及資源供給受限等因素影響,中國紡織服裝產業將長期面臨招工難、成本高的經營壓力,行業的轉型升級已成為企業的自發行為。”申洲國際表示。 像申洲國際這樣的代工巨頭已經開始對國內基地的設備進行更新,以緩解用工壓力。 其稱,2017年,集團開始分階段對國內面料工廠的設備進行更新改造,通過引進更自動化、節能環保的設備,將有效降低單位產品的水、電等資源消耗量。同時,通過應用信息化系統進行生產計劃安排和操作管控,可減少一線操作員工的人數,并提高生產工藝的精淮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