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報訊(記者 初磊)市場化債轉股正在提速。28日,中國信達總裁助理陳延慶在2017年業績發布會上介紹,目前其有8個市場化債轉股項目落地,落地金額合計超過105億元,其他多個項目正在推進中。經濟導報記者注意到,這其中就包括在山東的項目——去年12月底,中國信達與山東魯泰控股集團、濟寧市國資委簽署市場化債轉股暨增資合作協議,這也是濟寧市首個市場化債轉股項目。 “債轉股一方面可以降低相關企業的杠桿率,降低資金費用;另一方面可以降低相關銀行的不良貸款資產比率,有利于化解金融系統潛在風險。積極穩妥去杠桿,創新市場化債轉股交易模式,是山東2018年經濟社會發展的主要任務和工作重點。”山東財經大學財政金融學院教授李德荃接受經濟導報記者采訪時表示,由于本次債轉股的特色在于“市場化”,并非主要依靠行政力推動,自2016年末推出該政策以來,盡管簽約規模已超萬億元,但真正落實的比率并不高(僅為10%左右)。 市場化債轉股如何提速?李德荃看來,制約市場化債轉股的主要障礙有三個,分別是債轉股企業的選定問題、資金籌措問題、具體權益及其退出機制問題。應對上,首先要精選債轉股企業。債轉股企業的選擇必須符合國家產業發展規劃,其經營的市場前景必須相對樂觀,應當絕對避免將高耗能、高污染、產能轉換無望、技術升級困難、市場前景趨于暗淡的企業乃至于僵死企業納入債轉股企業的候選名單。“否則,債轉股就會異化成甩包袱游戲。”他表示。 由于市場化債轉股工作的順利推進涉及信用評級、價值估定、資金籌措機制以及股權退出機制等諸環節的配套,是一個系統性工程,李德荃建議,“必須將其納入我國金融市場體系改革的大框架中。其中的資金籌措機制與股權退出機制是兩個關鍵性的環節。”
編輯:行者
[山東財經網聲明]:凡本網注明“來源:經濟導報·山東財經網”的所有作品,版權均屬于經濟導報·山東財經網。經濟導報·山東財經網與作品作者聯合聲明,任何組織轉載、摘編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敬請注明出處和作者,違者必究!。凡本網注明來源非經濟導報·山東財經網的作品,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信息,更好地服務讀者,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本網亦不對其真實性負責,持異議者應與原出處單位主張權利。如稿件版權單位或個人不想在本網發布,可與本網聯系,本網視情況可立即將其撤除。如因作品內容、版權和其它問題需要同本網聯系的,請30日內進行。
郵編:250014 電子郵箱:sdenews@126.com
備案號:魯ICP備09023866-44號 魯新網備案號:201000112
違法不良信息舉報電話:0531-85196503 郵箱:sdenews@126.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