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28日,杭州宣布擬采取公開搖號全程公證的方式監督買房流程,以規范市場銷售行為,維護市場秩序,具體辦法將于近期公布。
業內人士指出,這主要由于去年以來當地樓市出現的不規范行為,如捆綁搭售、關系戶,乃至近期出現的炒賣房號的“號子費”、“茶水費”等。
對此,杭州雙贏置業營銷機構總經理章惠芳指出,這主要來自當地“買漲不買跌”的市場供需矛盾。在一手商品住宅限價的調控背景下,杭州一二手市場價格倒掛,再加上土拍市場依然常現面粉貴過面包價行情,進一步激發了購房乃至投資需求。
杭州資深業內人士方張接分析道,新房搖號細則目前來看還在審慎定奪中,將經歷細則落地、搖號試點、逐步擴面的過程。在此期間,開發商也會有觀望和推盤意愿降低的過程。可以預見,未來一段時間內,市場不排除會出現“供應接近真空、成交量落入低谷”的局面。
不過,當前杭州土地市場熱度不減。3月27日,杭州蕭山出讓3幅土地,其中兩幅位于市北東,土地樓面價均破2萬/平方米,南部蜀山區域地塊樓面價近1.7萬元/平方米。3月29日,余杭區再出讓2幅土地,樓面價分別為1.9萬元/平方米、1.7萬元/平方米。
這背后折射出的則是,房企在杭州這一熱門市場,需要面臨更加激烈的競爭和考驗。
杭州市場格局變遷
方張接分析道,去年以來,杭州二手房價格已經過多輪走高后到達一個瓶頸,客觀上需要時間來整理和消化。房東惜售問題在搖號新政之前就已經普遍存在,杭州二手房交易監管平臺上,8成房源掛價都在3萬以上。賣家的預期與實際需求及購買力之間,已經存有脫節。因此,一手市場將依舊保持高關注度。
中估聯數據研發總監顏莉則指出,新政出臺并不會影響開發商銷售。中估聯數據顯示,杭州之前出現的搖號城市,調控均達到了較好的效果,房企銷售雖然下滑,但并不會出現斷崖式下滑行情。而去年一些拿地激進的房企,則可能會受到影響。
不過一名新政公布當晚領取預售證的開發商人士對記者表示,當務之急房企應盡快去化,避免后續配套政策出臺。由此可能帶來的利潤率下滑與回款周期拉長,也變成杭州大部分房企的共識。
實際上,杭州樓市的變化,加上房地產行業普遍出現的規模化優勢,也令房企競爭態勢出現變動。
克而瑞研究中心發布的2017年度權益榜單顯示,杭州TOP10房企門檻已達70億元,TOP3房企門檻飆升至143億元。規模優勢顯著的萬科,全年權益成交金額196億元,坐上第一把交椅。融創緊隨其后,實現權益成交186億元。
長久以來杭州本土房企綠城與濱江穩居前兩位的市場格局,因此被打破,這也恰恰是市場分化趨勢的體現。
為此,綠城集團執行董事兼總裁曹舟南在3月29日業績發布會上就綠城在杭州市場份額下跌作了解釋:項目利潤率下跌與綠城自身架構調整。他以2017年杭州熱盤——鳳起潮鳴為例,項目樓面價4.5萬元/平方米,開售時,項目公寓部分拿到的預售證價格接近8萬元/平方米,小合院價格為10萬元/平方米,可見溢價有限。
在2017年這個拿地成本逐步走高的周期里,綠城已很少在當地公開市場拿地,轉而以綠城小鎮的方式獲取儲備。
外來房企虎視眈眈
克而瑞研究中心基于銷售權益和銷售流量兩份榜單,估算出一組“房企對杭州市場的信心”指數(權益成交金額/流量成交金額=房企對杭州市場的信心)。數值越高,說明杭州市場在企業整體版圖中的比重越大。
居于信心榜前列的均為外來房企。其中,融信以1.17排在首位,陽光城0.99排第二,融創0.91列第三。2017年,有7家外來房企入駐臨安。本土房企濱江和綠城則處于后段,信心數值分別為0.73和0.60。
權益金額高于流量金額的房企可分兩類:一類是銷售權益占比較高,有較強項目獲取和獨立操盤能力的房企;另一類是股權合作項目較多、投資能力較強的房企。
2017的杭州市場,股權合作已經成為行業變革的新趨勢。很多熱銷樓盤都是采用合作模式,有兩家甚至三家以上的入股企業。
隨著調控的加深,令房企在杭州市場的戰略逐漸變得理性和謹慎。比如,銷售業績提升背后,是萬科從2013年就開始作為“城市配套服務商”在杭州的全面布局,從多個領域入手,追求復合增長。在2018年市場不確定因素增加的前提下,房企回款壓力漸顯。以融信為例,開年以來,該公司就加大了股權合作力度,業內人士指出,這也與其引資加速開發不無關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