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口懸念,即將揭曉。
據國務院第七次全國人口普查領導小組辦公室公告,10月11日至12月10日期間,我國第七次全國人口普查正式開展入戶工作,此次普查將以2020年11月1日零時為標準時點。
這意味著,十年一次的人口普查終于來了。
經濟普查、農業普查、人口普查,堪稱關乎國情國力的三大普查。一般而言,經濟普查5年一次,農業普查10年一次,人口普查10年一次。
早在2016年,我國進行了第三次全國農業普查;2018年,我國開展了第四次全國經濟普查;這一次全國人口普查,意義同樣非凡。
自1953年進行第一次全國人口普查以來,我國先后在1953年、1964年、1982年、1990年、2000年、2010年進行了六輪人口普查;從1990年開始,人口普查每隔10年一次,尾數逢0年份為普查年度。
根據官方公告,第七次全國人口普查,主要內容涵蓋姓名、公民身份號碼、性別、年齡、民族、受教育程度、行業、職業、遷移流動、婚姻生育、死亡、住房情況等。
不難看出,這次人口普查,意在摸清全國人口的基本面。
畢竟,過去10年,中國無論是人口基數、人口結構還是人口流動情況,都發生翻天覆地的變化。
人口情況是宏觀政策的重要依據之一。全國人口普查,或將為生育、養老、教育、就業等政策制定提供基礎數據支持,成為國家決策的重要依據。
值得一提的是,這次人口普查,“查人”也要“查房”。既要摸清全國人口的基本面,也要摸清全國住房的基本面。
人口普查,為什么還要查房?
根據官方說法,人都住在房子里,“查房”的目的是為了查準人口。事實上,以房查人,也是國際慣例,早在2000年第五次人口普查時,我國就將住房情況納入普查范圍。
不過,過去查房的覆蓋范圍相對有限,這一次在不動產統一登記、全國住房信息聯網的大背景下,查房將會更加徹底。
也就是說,經過第七次全國人口普查,不僅各大城市的常住人口情況將會被摸查得一清二楚,每個居民家庭的住房持有情況也將會一目了然。
查人又查房,影響究竟有多大?
其一,人口普查之下,各大城市的真實常住人口情況將會揭曉。
長期以來,各大城市都以1%甚至5‰人口抽樣數據作為衡量常住人口的標準,由于近年來人口流動頻繁,常住人口數據普遍存在失真。
這次,在人口普查之下,究竟誰在裸泳,將會一目了然。
一些超大特大城市人口,真實人口數量可能會超出官方統計數據;而一些三四線城市尤其是收縮型城市,人口流失情況可能比想象中的更夸張。

人口普查之下,到底哪些城市的人口在增長,哪些城市出現了持續下滑,哪些城市人口在收縮……都將無所遁形。
其二,人口普查數據,將為生育政策提供依據。最近幾年來,我國人口老齡化形勢、生育形勢都發生了顯而易見的變化。
一方面是人口出生率持續下滑,2019年,我國出生人口1465萬人,人口出生率為10.48‰,相比前幾年出現明顯回落。

另一方面,老齡化率不斷創出新高。2019年,我國的老齡化率已經達到12.6%,相比2018年的11.9%,再增0.7個百分點,離14%的深度老齡化門檻越來越近。
這種背景下,生育政策、老齡化政策如何調整,備受關注。
前不久,重要會議公報明確提出“優化生育政策,提高人口質量”,而有關部門也將應對老齡化作為新的國家戰略,這意味著政策調整將會越來越近。
其三,城鎮化政策和落戶政策也將迎來更大力度的調整。過去10年,我國不僅面臨著人口數量和人口結構之變,還面臨著史無前例的人口大流動。
有城市人口在持續流出,有城市人口在不斷涌進,與之相關的公共設施建設、土地資源配給無疑都將隨之而變化。
這是新一輪城鎮化面的基本面所在。(參閱《超級文件發布!再不放開落戶就晚了》)
放開大城市落戶,取消中小城市落戶門檻,已成大勢所趨,而以中心城市促進城市群發展也是大戰略,做大中心城市、促進人口到城市落戶,將成為未來10年的重點所在。
其四,查人又查房,房地產調控或將面臨著更大變局。
這次人口普查,雖然不是為了房地產稅而來,但摸清人口及住房家底,無疑將會樓市調控、房地產稅乃至長效機制提供參考。
前不久,央行課題組發布《2019年中國城鎮居民家庭資產負債情況調查》,我國城鎮居民家庭的住房擁有率為96.0%,有一套住房的家庭占比為58.4%,有兩套住房的占比為31.0%,有三套及以上住房的占比為10.5%,戶均擁有住房1.5套。(參閱《央行報告透露多少玄機》)
這些數據呈現的真相令人感到吃驚。
中國城鎮居民住房分布情況究竟如何,兩套住房的家庭占比究竟有多高,征收房地產稅的必要性和緊迫性有多大,房住不炒的施政主方向在何處?經過這次普查,或許都將有清晰而明確的答案。
十年一次,全國人口普查,將會帶來多大的影響,我們拭目以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