齊魯晚報·齊魯壹點記者 趙世峰
據報道,四川知名醫院華西口腔醫院根據防疫規定,取消了現場掛號服務,就醫需要提前“手機預約”。醫院工作人員表示,疫情結束前現場掛號服務不會恢復,疫情結束后也有可能不恢復,建議老年人就醫前讓子女先幫忙預約掛號。現場不能掛號的老年人情緒激動,大聲喊“你們不能把老人拒之門外啊”。
正如現場看病的老年人所言,社會進步是好事,但也要給老年人保留一些生活空間。目前,我國已經進入老齡化社會。據民政部介紹,根據相關預測,十四五期間全國老年人口將突破3億,我國將從輕度老齡化邁入中度老齡化。
因防疫而取消現場掛號,看上去理由很充分,但實際上卻是懶政行為。現在很多公眾服務場所都進行了智能化升級,但這并不意味著可以將遭遇“數字鴻溝”的老年人拒之門外。
說到底,科技是為人服務的,如果科技進步只服務一部分人而拋棄另一部分人,就偏離了以人為本的核心科學發展觀。公立醫院兼有社會公益性和服務性職能,而去醫院看病的,本來就以中老年人居多。據該院一位副院長介紹,該院接待的患者中40%是老年人。因此,醫院這樣的單位尤其應該多為老年人想想。
所幸經新聞報道后,涉事醫院立即對預約就診的流程進行了優化完善,除了網上預約,也可以通過電話預約,并安排志愿者和工作人員協助不會使用智能手機的老年患者就診。當然,這其中仍有可改進之處。醫院雖然設立了老年服務站,幫助老年患者預約掛號,但如此一來,老年人就需要跑兩趟醫院才能看上病,無形之中又增加了麻煩。
針對疫情期間不少老年人使用健康碼遇到困難的問題,近日民政部有關負責人表示,鼓勵社會各方幫助老年人使用新技術,在民政服務領域將繼續保留人工服務、面對面的服務方式,確保老年人即使無法使用智能設備,也能辦理相關業務。
老齡化將是今后我國長期面臨的一個社會問題,解決好相關問題,不僅關系到老年人的生活質量,還事關社會發展,和諧穩定。希望有關單位在制定相關政策和辦法時,有“老齡思維”,多換位思考,老吾老以及人之老。畢竟,人都會有老去的那一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