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互聯網駕校“豬兼強”因資金被凍結、融資增資未到賬等原因,無力負擔高額的運營成本,不僅導致學員無法正常練車,更因拖欠員工、教練工資,最終被走投無路的員工向法院申請破產。據相關媒體報道,對于眾多在“豬兼強”駕校報過名的學員而言,他們中的大多數至今還沒有拿到駕駛證。(據10月29日《法治日報》)
誠如媒體調查顯示,為了順利拿到駕照,學員交“保過費”已成為這一行業的普遍現象。而且,目前駕校收費標準不一,駕校亂收費現象時有發生。還有不少教練因為想要招收新學員而催著老學員趕緊考試,從而出現技術不達標但拿到了駕照的情況。盡管現在是電子監考,相應管理較過去規范了許多,但其中也不乏暗箱操作。
“禮到位了,駕校、考場好過,學員也就‘好過’了。”當這樣的現象成為常態時,不僅是對學員的不負責任,更是給道路交通安全埋下隱患。因為,技術不達標就能拿到駕照無異于是在縱容“馬路殺手”的存在。而這些亂象,對于行業健康發展并無益處可言,只能會丑化形象。于此,針對駕考培訓亂象亟須強化依法規制。
遏制駕考培訓亂象,政府強而有效的監管是首要的。比如,嚴厲懲處非法駕校,以建立有序的駕校競爭與發展秩序。當然,不容忽視的是,交“保過費”本質為對考官的“賄賂”,而如果打著“保過費”的幌子行詐騙之實,則涉嫌違法犯罪。所以,除去政府行之有效的監管,對于其中的不法行為,法律也須常態化亮劍,以規范駕考培訓市場秩序。
駕校也須依法行事。《機動車駕駛員培訓機構資格條件》規定駕校的車輛、人員、場地等需要達到一定條件,才能開展經營。對此,駕校應該恪守規矩,同時,更應杜絕各種“潛規則”現象,提升內部防控能力。駕校即便推出營銷手段,也須遵循法律邊界,主動提升自身的服務與培訓水平,樹立責任意識,推動業內形成良性競爭。
各地交管部門也應履行好起責任。正如報道顯示,對于“保過費”這類已經在當地形成完整產業鏈的問題,當地的交管部門往往在其中扮演著主要角色,因此向他們舉報往往是沒有用的,甚至會進一步影響學員的駕照學習與申領。所以,交管部門當強化自律,對于存在的管理漏洞,更須采取有效措施進行堵塞。
學員同樣要增強法律維權意識。比如,一些駕校為了達到招學員的目的,往往會出現夸大其詞的現象,對此,學員最好去現場體驗。此外,遇到“潛規則”現象,要及時檢舉揭發,更要提升自己的學習能力,杜絕代考等現象發生。可以說,學員對所謂的“潛規則”零容忍并堅決抵制,也有利于消弭駕考培訓市場亂象。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