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有人開出高價向你“購買”銀行卡、電話卡,你剛好手上又有閑置時,你會“順便”賺點零花錢嗎?當心,你有可能因此涉嫌幫助電信網絡詐騙違法犯罪。近日,記者從廣東省公安廳獲悉,廣東開展打擊“兩卡”專項行動以來,有2421人因出售出租出借銀行賬戶、個人銀行卡等失信行為被懲戒,他們將受到5年內只能使用現金消費,不能使用移動支付功能、不能注冊支付寶賬戶和開通微信支付等懲戒。
近年來,全國電信網絡詐騙犯罪呈高發態勢,而非法開辦販賣電話卡、銀行卡,是此類犯罪持續高發的重要根源。因為電信網絡詐騙無論手法如何高明,它在作案中總要涉及兩個關鍵的工具,一個是用于詐騙的電話號碼(電話卡),另一個則是用于騙取資金的銀行卡。這也是證明其犯罪的直接證據。因此,詐騙分子一般會通過租賃、購買由他人實名注冊的“兩卡”進行身份偽裝,由此掩人耳目,逃避警方追捕。而一條買賣“兩卡”的黑色產業鏈也由此產生。
對于這樣一條需要不斷“產出”的黑色產業鏈,如何掐住源頭、控制增量是整治非法販賣“兩卡”的關鍵。而理論上,只要管理好開卡的人,即金融行業與通信行業,問題就能解決一半。然而,現實中,如何有效地防止已發出的卡“變黑”,才能解決好問題的另一半。因此,要將詐騙分子徹底“斷卡”,還需多方合力圍剿,才能進一步擠壓黑卡的生存空間。
一方面,要持續對“發卡”行業進行查漏補缺、排查“內鬼”等專項整治,尤其是要規范開卡流程,不斷完善審查機制,嚴格落實實名制開卡,警惕異常的異地開卡行為。另一方面,要對開卡、收卡、販卡團伙進行精準打擊,重點圍繞敏感地區和敏感行業進行地毯式排查。同時,要加大普法宣傳——出售銀行卡,不僅有可能影響個人征信,還可能會面臨法律風險,甚至承擔刑事責任。別為蠅頭小利,而因小失大。此外,有身份證遺失經歷的朋友,也要多留意查詢名下是否有不知情的電話卡或銀行卡存在。如有發現,應及時銷戶,以免不幸替人背了黑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