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防范資本操縱輿論的風險”話題受熱議,這反映了網民的一些擔憂和情緒。與網絡黑公關通過有意傳播虛假信息和刪除負面信息進行輿論操縱相比,掌控社交媒體、搜索引擎、點評社區等商業平臺的某些資本,一旦濫用平臺壟斷優勢,其進行的輿論操縱隱蔽性更強、危害性更大。因此,應更注重防范資本操縱輿論的風險。
首先,防范資本操縱輿論風險是貫徹國家總體安全觀的重要一環,是實現“六穩”“六保”基本要求的重要保障。防范資本操縱輿論應有對外對內兩方面的考慮:在對外擴大開放的大背景下,國際資本進入我國互聯網領域可共贏發展,但對其可能引發的輿論操縱風險也應加強預研和應對;對內在鼓勵國內社會資本投資網絡信息內容服務平臺的同時,應依據《網絡信息內容生態治理規定》和《互聯網信息搜索服務管理規定》等法律法規加強管理,杜絕有償刪帖、有償信息屏蔽、平臺內部偏袒資本刪除內容等輿論操縱行為。
其次,防范資本操縱輿論風險是提升平臺治理水平、維護公平競爭市場秩序的重要步驟。平臺經濟的快速發展,在提高人民生活水平、促進大眾創業萬眾創新方面,發揮了重要作用。但是部分平臺經營者通過搜索降權、流量限制、有償刪帖、操縱評論等手段,損害其他市場主體信譽和曝光度以及公眾的合法權益,破壞了公平競爭市場環境。因此,應增加點評社區、電商平臺評論區、短視頻平臺等商業平臺信息流呈現、推薦及排序規則的透明性。
再次,防范資本操縱輿論風險是堅持以人民為中心治理觀的重要體現。隨著中國社會平臺化進程日漸加深,社交媒體、資訊客戶端、短視頻、搜索引擎等商業平臺已經成為一般公眾主要信息窗口和生活基礎設施。各類商業平臺既是市場主體,同時也具有社會公共物品屬性。小到商品和店鋪評論,大到公共事件和媒體公開報道呈現、推薦及排序,都事關公眾利益。因此,如果有資本借助平臺壟斷地位干預和操縱平臺信息流、影響公眾認知,則會惡化社會信息環境,破壞社會信任,降低公眾參與公共討論的熱情,還會導致所謂“后真相”思潮泛濫,放大社會分歧、加劇社會割裂。
最后,防范資本操縱輿論風險是消弭社會分歧、增強社會凝聚力的內在要求。以美國大選為例,選舉過程中相當一部分建制派精英媒體出現明顯的站隊傾向,導致美國社會中下階層無法充分表達自身政治訴求,社會撕裂愈加嚴重。前車之鑒提醒我們更要防范資本操縱輿論引發的社會撕裂風險,堅持媒體彌合社會分歧的導向。
當然,對很多平臺型互聯網公司來說,已在市場環境下形成多元資本的屬性,這個屬性也并不構成判斷操縱輿論風險的核心根據,更為關鍵的是其在合規經營層面的具體操作。平臺型互聯網公司應加強自律,從公司內部制度建設,機制防范,反操縱策略等角度完善管理,平臺型公司對于自身及競品公司的負面,及其資本關聯公司的負面信息的處理堪稱判斷“操縱輿論”的試金石。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