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今,萌娃類賬號在各視頻網站成為大類,未成年的小網紅們動輒博取百萬粉絲關注。據中國青年報報道,一名山東的父親給兩個女兒開通短視頻賬號才一年多,月入就15萬元起。另據新華社調查,通過賣萌、表演段子、曬絕技等吸引眼球的小網紅,盈利的主要模式為帶貨、商業合作、粉絲“刷禮物”等。
小網紅具有如此大的吸金能力,背后的推手是父母。一些家長在利益的驅動下,將未成年的孩子當成賺錢工具。為了吸引人氣,不惜過度“開發”孩子。有的家長將成人思維植入孩子的行為,打著童言無忌的幌子博觀眾開心;有的家長給孩子做好腳本,通過“詛咒父母”的方式來獲得粉絲的紅心和留言;有的家長逼迫孩子停下學業,在各種線上線下的商業活動中穿梭;甚至有的家長突破道德底線,讓孩子從事低俗表演,傳播“少兒不宜”的內容。
以孩子為主角,以直播、視頻等方式贏利,本質上就是把孩子當搖錢樹,收割、消費未成年人的年齡紅利。雖然也有父母認為這是在替孩子“積累資源”,甚至是獲得“人生主動權”,但是,如此超前經營,大概率上免不了對孩子造成負面影響。過早曝光在成人的視野中,孩子的成長環境難免嘈雜紛亂,隱私權也會受到侵害。
如今,流量催生了龐大的市場。在這個市場里忙碌的,不該有未成年人的身影。萌娃類視頻賬號亂象,應該得到迅速治理。相關法律法規的制定落實、平臺的嚴格自律、為人父母者正視責任,一個也不能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