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月7日,北京市交通委等13部門發布小客車數量調控新政,自2021年1月1日起,夫妻間辦理車輛變更登記,婚姻關系存續期要滿一年,且受讓方名下沒有本市登記的小客車。這將使通過“閃婚閃離”過戶的灰色生意失去可行性。據報道,新政實施前夕,仍有不少“車蟲”在社交媒體上招攬京牌指標買賣生意,賺取數萬元的差價牟利。
《北京市小客車數量調控暫行規定》明確,京牌指標只能由本人使用,不得轉讓。出租、倒賣京牌顯然擾亂了國家對居民身份證管理和北京市對小客車配置指標調控管理的公共秩序。從后果上看,京牌指標租賃和買賣協議因違反法律法規禁止性規定,不受合同法保護。一旦面臨繳納罰款、發生交通事故等情況,買賣雙方可能會為由誰承擔責任糾纏不清。而且自今年10月30日起,北京警方已針對“假結婚”買賣北京車牌指標的違法行為進行查處,其中124人被依法刑拘。
既然如此,為何還有很多人鋌而走險?現實情況是,一方面北京購車指標“一牌難求”,另一方面外地車輛面臨“史上最嚴限行”,京牌供需之間存在顯著差距。再加上北京小客車數量調控新政明年開始執行,一些“車蟲”和市民就動了歪腦筋,想鉆政策的時間差。然而,在筆者看來,就算新政落地后,憑借“閃婚閃離”過戶失去可行性,租賃京牌的“買賣”仍將可能暗中持續。
因此,京牌租售生意火爆,實質上是在倒逼城市管理創新。出租、倒賣京牌,歸根結底還是戶籍壁壘及利益博弈所致,值得城市管理者反思。人口流動給北京這樣的特大城市帶來了活力,用僵硬封閉的辦法管理一個開放城市,就會出現外地人買車上不了牌照、買房辦不了房產證等情況。如今,一個人像釘子那樣牢牢釘在家鄉的年代早已成為過去,要從根本上破解矛盾,僅憑打擊“假結婚”恐怕遠遠不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