斯里蘭卡、黑山、摩爾多瓦……最近,顯示自世界各國打入的騷擾電話漫天撒網,令不少手機用戶不勝其煩。據本報報道,這些騷擾電話只是披上了“洋馬甲”。手機上顯示的“00”開頭或者“+開頭”的號碼數字并不真實,而是電信詐騙、釣魚網站等“黑灰產”從網絡側發起的呼叫行為。選擇這種騷擾方式是因為資費較低,且可以利用工具遠程撥打,從而躲避監管。
沒完沒了的騷擾電話如打地鼠般此起彼伏,既影響了正常通話的接入打出,也可能傳播不良言論、詐騙用戶財產,甚至威脅人身安全。對如此大規模、超瘋狂、隱患多的“境外”電話騷擾,必須有效攔截。
然而,三大運營商當前推出的攔截服務并不能做到精準識別。有運營商表示,因無權限制用戶接收境外來電,只能讓用戶自己向運營商、工信部和警方舉報。這說明,運營商要么尚未對這一輪“境外”騷擾電話找到應對之策,要么壓根兒就沒想出手“醫治”。雖然來電顯示的地點變了,但騷擾電話的性質可沒變,運營商為用戶攔截騷擾電話的義務更不該因此改變。難道說,騷擾電話穿了“洋馬甲”,運營商甄別號碼的火眼金睛就失靈失效,甚至連睜都懶得睜了?
當然,整治騷擾電話不能單靠運營商一家之力,但作為網絡服務的架構者和通信資源的掌握者,運營商對這些騷擾信息作出攔截,應當應分、責無旁貸。這既是維護用戶權益、保證服務體驗的基本內容,也是維護市場秩序、保證業務暢通的必要之舉。既然騷擾電話在騙術上有所“精進”,那么攔截技術也該有針對性地升級。一方面,運營商可以攜手公安部門,通過技術手段,追緝騷擾“元兇”,找出問題源頭,從根上鏟了這撥“牛皮癬”;另一方面,面對騷擾電話不斷變換花樣,運營商還是要重視自身監管責任的落實,以此舉一反三,優化服務理念,提前加以防范。
出現如此大規模的“跨境”電話騷擾,運營商無論如何不該無動于衷;騷擾電話假裝來自國外,運營商可別真當作分外之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