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者從22日上午舉行的教育部新聞發布會上獲悉:2016至2019年,我國出國留學人數251.8萬人,回國201.3萬人,學成回國占比達八成(79.9%)。
教育部留學服務中心主任程家財介紹,5年來,共舉辦了9屆留學英才招聘會,有1500多家單位參展,為留學回國人員提供了3萬多個就業崗位。為解決疫情影響帶來的就業難,舉辦了2020年留學英才網絡招聘季,參加單位達1000多家,提供招聘崗位2萬多個。5年來,還舉辦5屆“春暉杯”中國留學人員創新創業大賽,留學人員報名參賽的項目2690個,入圍項目1352個,有的入圍項目的留學人員成為國家和地方領軍人才。
“目前,全球有70個國家將中文納入國民教育體系,中國以外正在學習中文的人數約2500萬,‘十三五’期間全球參加HSK(中文水平考試)、YCT(中小學中文考試)等中文水平考試的人數達4000萬人次,這表明國際中文教育擁有廣泛而堅實的基礎。”教育部國際合作與交流司司長、港澳臺辦公室主任劉錦說。
據悉,“十三五”時期,我國規范高校接受國際學生的資格條件,來華留學質量規范與監管體系不斷完善,來華留學生結構不斷優化。2019年,來華留學學歷生比例達54.6%,比2016年提高7個百分點。2019年,在我國學習的“一帶一路”沿線國家留學生占比達54.1%。同年,中國與俄羅斯雙向留學交流人員規模突破10萬人,提前一年實現兩國元首確定的目標。
劉錦介紹,“十三五”期間,我國新簽11份高等教育學歷學位互認協議,已累計覆蓋54個國家和地區。與此同時,我國各級各類教育赴境外辦學穩步推進,發布《高等學校赴境外辦學指南》,加快“魯班工坊”建設,啟動中國特色海外國際學校建設試點。今年9月1日,迪拜中國國際學校作為首批試點正式開學。
目前,國內本科以上中外合作辦學在讀學生已超過30萬人,我國成為世界一流大學的重要合作方。截至2020年底,我國現有中外合作辦學機構和項目2332個,其中本科以上1230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