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月22日,反食品浪費法草案提請十三屆全國人大常委會初次審議。草案規定,禁止制作、發布、傳播宣揚量大多吃、暴飲暴食等浪費食品的節目或者音視頻信息。
糾治暴飲暴食,“大胃王”吃播為首要。因為“大胃王”并不存在,他們只是弄虛作假而已。有的主播邊吃邊吐,只保留咀嚼鏡頭;有的先吃后吐,剪掉吐食鏡頭。不管是假吃還是催吐,吃播都只是獵奇手段,不斷喂養感官刺激,形成暴飲暴食的惡性循環。
“人家吃自己買的沒什么問題”“有些主播是真吃,不算浪費”……這兩種言論反映了圍觀者的認知不當,其中隱含的過度消費觀念與勤儉節約、艱苦樸素傳統美德背道而馳。
解決好吃飯問題是治國理政要務,糧食具有惠民屬性,用單一經濟眼光將其完全視為“自己家的大米”,這是認識不足。有的人對浪費糧食存在誤解,暴飲暴食作為吸睛手段,不僅無法提供營養價值,還可能危害身體健康,必須堅決反對。
這次提請審議的草案比較系統,對食品浪費定義、原則要求、個體責任、監管措施、法律責任等作了規定,同時提出了更具針對性的約束措施。草案提出,違反規定且拒不改正或者情節嚴重的,處一萬元以上十萬元以下罰款,力度明顯加大,相信能形成約束作用。
《憲法》第十四條明確規定“國家厲行節約,反對浪費”,為制定和出臺反浪費的法律法規提供了依據和支撐。運用法律法規武器防范和制止浪費,必將使浪費行為的性質更加明確,使懲戒更加有法可依,從根本上整治不良風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