噴上助眠噴霧、點上香薰蠟燭、吃一顆褪黑素軟糖、帶好蒸汽眼罩……這是25歲的張鳴苑每天睡覺前必經的“四部曲”。失眠發生率高企,眾多失眠人群嘗試助眠產品,催生出龐大的“睡眠經濟”。面對日益增長的睡眠市場,行業巨頭加速入局,創業者紛至沓來。(12月28日 《工人日報》)
據中國睡眠研究會公布的調查結果顯示,中國成年人失眠發生率高達38.2%,意味著超過3億中國人有睡眠障礙。龐大的市場需求,引動諸多商家關注,一系列所謂的“助眠黑科技”應運而生。“睡眠經濟”看似有利于消費者,可實際上最不希望根除消費者睡眠問題的恐怕還是那些商家。
知名作家畢淑敏在其小說作品中嘆道:“失眠的人越來越多了。人們發明了各種藥片,來幫助人的睡眠。睡眠本是人的自然本能,現在需要用藥物來幫忙。一想到人的基本需求,居然被五光十色的小小藥片所左右,便悲傷并且害怕。”“睡眠經濟”興起的根源在于失眠人士增多,其發展得越紅火,越值得社會憂心。
試問,睡覺少會有什么影響?醫學研究證明,失眠會導致免疫力減退,會導致精神衰弱,會誘發各類疾病,會誘發身體肥胖,會致使脫發白發等等。“吃飯”和“睡覺”是人不可擺脫的生理需求。“睡不好覺”與“吃不好飯”同樣可怕。
可以看到,與睡眠經濟同步發展起來的還有“加班文化”“夜店文化”“報復性熬夜”等等。一大批人為了工作、娛樂、情感交流等等犧牲了大量的休息時間。最后卻用辛辛苦苦賺來的錢,試圖補充睡眠時間。可惜,實踐表明,即便是最昂貴的助眠產品,也不一定能幫助我們睡好覺。所謂“助眠黑科技”大多是“花錢買寂寞”。
不希望“睡眠經濟”興起,并非遏制相關產品走入市場,而是希望社會各界關注成年人的失眠問題,成年人關注自身的健康問題。與其思考失眠之后如何治愈,不如思考如何避免更多的人走入失眠大軍。
面向未來,希望教育人“睡好覺”與教育人“吃好飯”一般,都能成為社會健康宣傳的主要內容。通過硬性的管理措施,保證中小學生和成年人的睡眠時間。讓“睡好覺”助力健康中國向前發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