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經緯客戶端3月31日電“除了停工停學,一些娛樂場所關閉以外,整體感覺挺正常的,生活也沒受什么影響。”身處英國疫情之中,談及目前的生活狀態,中新經緯記者訪談的兩名英國華商都不約而同地給出上述回答。
因“群體免疫”而頻登中國社交媒體熱搜榜的英國,近日又因王子、首相相繼感染而被關注。不過,華商們表示,英國目前的社會并沒有失控,民眾也比較自覺。“可能也和‘群體免疫’的信號有關,這么說后,大家心里都有數了。”
以下為兩名華商的自述分享(略有編輯):
旅英華人高新科技商業協會長、劍橋大學醫學博士張其軍
坐標:曼徹斯特
“聽起來恐怖,但該做的都在做”
“Stay Home, Save Lives! (隔離在家,拯救生命)”在英國高速公路的牌子上不時看到這樣的提示。疫情發生后,英國政府宣布“群體免疫”策略,也說服民眾采取“自覺隔離”的措施,盡量呆在家里不參加社交活動,但有效度則取決于人們是否遵守規則。而在我的觀察中,大部分民眾在這期間都很自覺。
街頭的防護標語 受訪者供圖
好比我最近的一次購物經歷,現在超市已經開始限制人數,出來一個人再進去另一個。人們排隊也很主動,幾乎間隔兩米以上的距離。而且除了消毒液、廁紙等衛生用品以外,其余生活必需品儲備齊全,沒有出現搶購的情況。除出行受限外,我們的其他正常生活也沒受到影響。
“群體免疫”很多人覺得聽著很恐怖,其實這不代表(英國)政府什么都不做,而且不這么說民眾沒有警覺性。“群體免疫”的另一面是重點保護的措施,去救治一些沒有能力保護自己的人。好比英國政府現在把全國大約150萬的80歲以上老人統一管理起來,派專人給他們送食品和必需品,還有把一些流浪街頭的人收進酒店里,來集中保障他們的生命安全。
我們公司主要是做疾病早期診斷產品研發的,生產新一代便攜式快速檢測設備和試劑盒,也正在針對這次疫情生產檢測試劑,預計今年夏天就能推出。但由于疫情擴散,上周也正式停工了。按照(英國)政府的規定,停工期間面臨失業危機的人可以領取一定補貼,政府補貼工資的80%,企業再出20%。我們經過多次討論決定不作裁員,因此也沒有申請政府補助,依然支付員工全部薪酬。
除此之外,英國今年還取消了高考,這是歷史上唯一一次英國學生不參加高考直接上大學,這個力度其實是很大的。可以理解為現在英國社會已經是一個非戰爭的“戰時狀態”。
街頭人流量已經減少 受訪者供圖
關于口罩,在觀念上中西方差異非常大。在英國人看來,健康的人是不需要戴口罩的,只有生病需要防護的人才戴。但如果你生病了,那為什么不好好在家休息,還要出門呢?街上也確實沒有什么人戴口罩,因此我們平時出門也不太好意思戴。
“兒子在一線,一個多月沒見面了”
不過,“群體免疫”的危機不能忽視。像現在英國政府高層包括首相在內,多名人員已被確診為輕癥。但是普通民眾如患輕癥可能早期很難覺察。從另外一個角度來講,目前英國的實際發病人數至少比現在公布的多5~10倍。這就是這一項策略的爭議性所在。
但是,這種時候恐慌沒有用,該做的首先是保護好自己,然后再去想怎么幫助別人。我看到近期留學生扎堆回國,機票甚至被炒到數十萬元一張,覺得很夸張,但又理解家長和留學生的心情。在這種時候,應該特別想和家人在一起,但是一定要做好自身的防護措施,不給他人和祖國帶來麻煩。
我自己也有孩子。之前,我和兒子及未來的英國兒媳幾乎每周都會見面,但疫情爆發后,我們已經有一個多月沒見了,因為兒子正在一線奮戰。他是當地的一名外科醫生,疫情爆發后被調去ICU病房,期間接診了十余名新冠肺炎疫情病人。兒媳也是兒科醫生,他們原計劃今年6月份結婚,現在也只能推遲了。
疫情當前,作為醫護工作者理應站出來,所以我很支持他。但我比較擔心的是,英國當地醫院醫生的設備相對都比較簡陋。像我兒子,即便是接診疑似病人,也只是戴一個口罩,沒有其余防護。我只能不時打電話叮囑他照顧好自己。
雖然,目前他們自己醫院還沒有出現醫生被傳染的消息,但英國其他醫院已經出現醫務人員感染甚至死亡的情況。我們非常擔心這些在英國醫院工作的醫務人員因得不到有效防護面臨被感染威脅。
在和你(中新經緯記者)打電話的時候,我還一邊不時要回復幾個供應商的消息。我們正在尋找中國的捐贈和貨源渠道,采購專業的醫護物資,專門支援英國的華人醫生。我們的力量有限,可能只能限于報名的前100名醫生,但我們想通過這個來讓更多人意識到保護醫生健康的重要性,也希望更多社會力量能加入我們。
英國僑商總會會長兼主席、英國福建華僑華人聯合總會創會會長林文盛
坐標:倫敦
“很難去評價別人如何看待這次疫情”
英國政府推出的“群體免疫”確實引起了不少轟動,也有很多中國及世界各地的朋友來詢問我們近況。但其實對大多數民眾而言,當前的局面沒那么復雜。
一周前,英國政府宣布防疫新舉措,要求所有人必須待在家里,將出門次數減到最低,關閉酒吧、健身房等公共設施。如果有人違反禁令,警察有權實施罰款、驅散聚會等行動。不過英國民眾基本的出門活動還是在保持,比如出門鍛煉、購物等,但已經很少出現扎堆的人群了。
英國民眾戶外場景 受訪者供圖
相對來說,華人接收中國的抗疫信息更多,也會更加警惕。我們現在不是非常必要的話幾乎不出門。
不過,這種特殊時期,華人面孔確實會遇到一些被歧視的情況。像有些英國當地人看到我們,也會問我們最近有沒有回中國,家人的情況怎么樣。然后再用開玩笑的語氣說,如果有的話麻煩離得遠一點。還有一些朋友反映,在他們戴口罩出門的時候也會遇到很多異樣的目光,甚至被直接嘲笑。但畢竟還是少數。
相對來說,由于英國人口少,醫保體系比較健全,很多人不僅有醫療保障,而且有一定的文明程度,所以在應對需要靠“自覺”來維護抗疫現狀時,都表現得沒那么緊張。一是覺得管好自己就不會輕易感染,二是覺得即使感染了也可以救治。
這次的疫情很大幾率是一場持久戰,所以保持理智的心態其實很重要。你很難去評價別人如何看待這次疫情,只能說,不同的體制和不同的社會環境下,很多東西沒有辦法互相比較。
目前為止,這次疫情對我的影響確實不大。我所經營的公司,其中一個項目是投資醫學科研和醫療器材方面,因此大家在專業方面有一定認識,也經常會商討疫情相關話題。雖然沒有去辦公室,但是目前公司整體通過線上的方式還在維護著。我一天要開好幾個視頻會議。
此外,因為疫情減少了出門,我們一家人難得有時間聚在一起,坐下來聊天、好好陪伴對方。
事實上,我們反而一直關注中國國內的情況。中國已經走過一段很艱難的路,目前的疫情雖然平穩了許多,但是仍面臨著許多壓力。特別是現在面臨的境外輸入,還有復工復學后的一些防護措施。
從疫情爆發之初至今,我們英國僑商總會和英國福建華僑華人聯合總會也一直在為中國國內提供相關信息、捐贈防護物資,按所需區域和物品供應到中國國內進行補給。
在這種特殊時候,海外的華人也變得更加團結。我們密切地互相分享最新的信息和中國國內的經驗,同時都牽掛著祖國,希望能在這次戰“疫”中,能夠盡到我們自己的一份心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