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經緯客戶端5月6日電 據日本共同社消息,東京商工調查公司5日發布調查結果顯示,受新冠肺炎疫情擴大影響,日本破產的企業驟增至114家,涉及35個都道府縣。
數據顯示,截至3月底日本僅有25家企業破產,而截至5月1日新增89家。
報道指出,負債額不足3億日元(約合人民幣1985萬元)的小型破產企業至少占一半;避免外出和訪日外國游客驟減,直接打擊了實力薄弱的中小和小微企業。企業的資金周轉情況日漸惡化,破產企業增加趨勢恐將持續。
從行業來看,住宿業很突出,破產企業達到26家;餐飲業達16家,服裝相關企業為10家。
從都道府縣來看,東京都最多,破產企業達26家;靜岡縣與大阪府各7家,兵庫縣6家,新潟縣和愛知縣各5家。
根據調查結果,114家破產企業中,已掌握負債額(1000萬日元以上)的有102家;低于大型破產大致標準10億日元的占到82家,其中57家不足3億日元。
此外,不屬于此次破產統計范疇的、負債額不滿1000萬日元破產企業僅4月便超過50家。其中也有與新冠疫情有關的破產,可見與大企業和中堅企業相比,缺乏資金余力的中小和小微企業受到的影響更大。
公開報道顯示,日本面向實施緊急經濟對策的2020年度補充預算于4月30日成立,對中小企業等支援工作全面展開。5月1日開始向收入減半的中小企業等發放最多200萬日元的“持續化補貼”。民間銀行和信用金庫也開始處理實際上無利息、無擔保的緊急貸款。
不過,在無法預計疫情擴大勢頭平息的情況下,也有意見指出上述支援難以出現效果。東京商工調查公司負責人表示,“即使利用緊急貸款,償還方面也無眉目,估計因此暫時關閉企業的例子也增加”。
值得一提的是,據日媒報道,日本首相安倍晉三4日宣布,將緊急事態宣言新的期限延長至5月31日。
此前,為抑制不斷蔓延的新冠肺炎疫情,日本政府4月7日發布了“緊急事態宣言”,有效期限至5月6日。初期,日本的“緊急事態宣言”只涵蓋東京、大阪、埼玉、千葉、神奈川、兵庫和福岡7個府縣。隨著疫情的蔓延,4月16日,日本政府將“緊急事態宣言”的對象地區擴大至全國范圍。
受疫情影響,日本經濟遭遇重挫,服務行業信心跌至紀錄低點。IMF在4月14日發布的報告中預計,日本經濟今年可能因疫情萎縮5.2%。
日本第一生命經濟研究所首席研究員熊野英生在4月30日的報告中稱,如果“緊急狀態”再延長一個月,日本GDP將蒙受23.1萬億日元的經濟損失,加上截至5月6日的第一輪“緊急狀態”,已經對日本經濟造成了21.9萬億日元的經濟損失。
因此,熊野英生認為,日本若實施長達兩個月的“緊急狀態”,經濟損失總額將會達到45萬億日元(約合人民幣2.96萬億元)。
|